Return to search

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機會公平性之探討 /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tunity in Taiwan

本研究由「公平性」著眼,分析國內教育資源在各縣市的分配情形,主要
目的為:ぇ探討教育對經濟成長、區域發展的影響,及與個人所得、福利
分配的關係;え研究教育機會公平的真諦與衡量的方法;ぉ檢視過去四十
年來教育資源分配的縱貫演變情形與意義,以了解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實質
效果與缺失,找尋未來政策的發展方向。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二十三縣市
,資料來源為各縣市的教育、財政與人口統計資料,依水平公平、垂直公
平與財政中性原則三向度分別衡量各縣市納稅人與學生的待遇公平性。研
究方法以吉尼係數與相關係數分別衡量公平性,以迴歸分析探索教育經費
的影響因素,並以 Shorrocks 流動性測度檢視資源分配的變動,以集群
分析描述目前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情形。主要研究結果為:ぇ納稅人受益
公平:高等教育與高中的分布最為不均,都會區資源增加尤速;高職分布
較為均衡;國民教育資源則在人口比與空間分布上都相當均等。え學生受
益公平:單位學生教育經費分配允稱公平,但每校支出不均。迴歸分析發
現各縣市教育經費受人事費、縣市財富、學生數與學校數影響,偏遠地區
生師比低,單位學生教育經費高,但每校教學與設備支出較少。顯示縣市
教育經費支出以單位學生為基本考量,卻忽略學校規模大小的影響。ぉ納
稅人負擔公平:部份所得較低縣市的稅收與教育捐負擔高於台北、桃園、
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及基隆市,不符水平及垂直公平。お垂直公平:省
與中央的補助符合濟弱扶貧的精神,但以補足財政缺口為主,缺乏刺激效
果,且補助收入佔比例過高,形成過度依賴,有損地方自主精神,相對也
使公共財的分配失卻效率。か集群分析結果:都會區(省、直轄市與較富
有縣份)在選擇性教育階段佔優勢,未來應行調整。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
出因應措施,並對未來研究方法提出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800
Creators戴玉綺, Tai Yu-Ch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