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周作人《語絲》的理念、實踐及影響研究 / Zhuo Zuoren, Yusi-Its Editorial Ideology, Practice and Influence

《語絲》堪稱周作人編輯生涯中最著名的刊物,並且繼承《新青年》、《新潮》,成為延續五四新文學運動的重要雜誌。歷來《語絲》研究,多討論其文學史地位或分述各個作家表現,本論文則以周作人編輯理念為經,運用副刊編輯學、社團研究、文學社會學、大眾傳播學、公共領域理論等研究方法,著重探討周作人編輯理念的演變過程、《語絲》和當時報刊環境的互動關係、《語絲》對後世影響三方面,並歸結出《語絲》在報刊史上的定位。
周作人編輯《語絲》前的思想,主要以「人的文學」及「民俗學」為重心,到了《語絲》時期,更將重心放在個人與國家,運用小品/雜感等散文體式進行文明批評與社會批評,提倡「生活之藝術」、「國民文學」,排擊「薩滿教」思想。周作人的理念落實到報刊環境中,一方面與「語絲社」同人並肩作戰,運用晚清報刊以來的「遊戲文章」等傳播手法建立公共輿論,一方面則與「現代評論派」圍繞女師大風潮、叫局事件、三一八事件、津貼事件等時政進行筆戰,《語絲》因其「敢言」而樹立起報刊史地位,然而這種特性,也使其成敗將與時政共同浮沉。《語絲》對後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讀者對於民俗及時政相關篇章的熱烈回應,以及後世雜誌――特別是林語堂《論語》系列雜誌――對其幽默性靈小品、生活之藝術、中庸之道理念的拓展,使其在商業雜誌繁盛的1930年代開花結果。藉由周作人《語絲》的理念、實踐、影響三方面探討,可以較為全面地理解一代知識分子如何利用新興的中國現代公共領域――學校、社團、報刊等機制,體現其啟蒙淑世理想。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151017
Creators林秋彣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