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冷戰後中國與中亞五國安全合作關係之研究

90年代初,中亞地區情勢的改變,對鄰近的中國而言難免會對安全環境產
生影響。新興的五個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塔
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及土庫曼斯坦將在中國安全環境上
扮演何種角色,亦受關注。

本文研究目的主探討中國與中亞國家於安全合作上的展望。文中以現實主
義性質的地緣政治為研究途徑,分項說明彼此安全合作實踐情形、檢視實
踐成果,了解其間中國的優勢與限制。

促成彼此安全合作的原因是謀求國家安全,這其中包含新疆民族問題,而
對中國而言,由於中國與中亞地區相鄰,因此還需防範各強權在中亞地區
的勢力佈署,其中,中國特別關注美國的影響力。

基於安全考量,中國與中亞國家展開軍事、政治、經濟等近乎全面的合作
交流,其中,中共又將上海合作組織視為彼此安全合作的代表。軍事上,
建立信心建立措施,希望取得互信基礎;政治上,各部門領導人互訪頻繁
,期營造互動良好的氣氛;經濟上,中共更力促展開包括能源開採、投資
在內的各項經貿合作,期藉由經貿交流,穩固與中亞國家的各項安全合作
關係。至於中共大力推動、且企圖朝經貿合作為主軸的上海合作組織,則
被中共視為是彼此合作的代表。

然而,中國與中亞國家雖有交流之實,但實際成果經檢視後卻未盡如人意
,無論於軍事、政治、經濟,甚至是中共引以為傲的上海合作組織均存有
限制,箇中原因則與各國勢力介入、中國實力尚不足、彼此發展存有差異
相關。

總體而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安全合作關係,有兩項較值得注意的現象:
一、雖安全合作頻仍,但實質效果卻有限;二、在有限的實質效果中,企
圖轉以經貿合作為主軸的上海合作組織,經優劣勢分析後,或許是彼此未
來合作較可期待的機會點。亦即至目前為止,中國對中亞國家的吸引力仍
有限,未來彼此安全合作展望如何,則有賴中國能否成為中亞國家對外關
係中不可或缺的國家。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260013
Creators張惠卿, Chang, Hui- ch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