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太平廣記引書考

古籍流傳迄今,散亡者多,汲古雅士,莫不興歎。若太平廣記者,宋太宗敕修之書也
,姑不論其修書意在羈縻降國舊臣,抑或欲獲右文令名,其書於稗官野史實徵引浩博
,不特久佚者賴以存其鱗爪,即今傳而非完帙者亦可據以增補,堪稱古今說部之淵藪
,無怪乎後之輯收唐以前小說者,多取資於是,其有功於來學,信不可滅。茲考證其
所引書,庶幾為關心吾國典籍者以獻一得之愚。
在凡例中,嘗揭示本文大綱:首為所據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蓋廣記久經
傳鈔,今所見諸本皆一免訛誤,吾人據以研究,實不可不先審辨。其次即為正文,並
檢討廣記引書之得失,為作結論。末有附錄三篇,即「太平廣記卷首匠列引用書目」
、「太平廣記未注出處條目表」及「太平廣記有目無文條目表」;而以參考書目及論
文篇目繼之。又編製書名索引,置於最末,以便檢閱。
茲就「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附述未見諸本)」、「正文」、「結論」三者提
要說明如下:
本文所據太平廣記諸本簡介
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十七日,詔儒臣篡修,與太平
御覽同時,篡者亦略相同,而廣記於翌年八月十三日書成進呈,較御覽為先。今據明
談愷刻本廣記卷首所附李昉等進書表結銜題名後書云:「八月二十五日奉勒送史館,
六年正月奉旨雕印板」雖非進書表文,要為實錄;可見廣記成書後,兩年餘即行雕板
。然玉海卷五四云:「廣記鏤板頒天下,言者以為非學者所急,收墨板藏太清樓。」
是廣記雕板固早,似猶未即印行。北宋末,蔡蕃嘗節太平廣記故事成鹿革事類,復節
其詩文成鹿革文類;據,此謂廣記在北宋末已流傳則可,謂蔡氏所取為刻本則未必是
,蓋當時伙妨以鈔本相傳也。又,清孫潛嘗以舊鈔宋本校正明談愷刻本;所謂舊鈔宋
本,今不詳流落何,方試就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所藏談刻之孫氏校語觀之,舊鈔
本遇「構」、「構」,李皆書作「御名」(按高宗名構),可證南宋高宗時有傳本,
唯亦未敢遽定為刻本。所可知者,清陳鱣嘗據宋板為吳騫所藏許刻手校一過(見藏園
群書題記初集卷四校宋本太平廣記跋),依此,則宋代誠有刻本行世,惜其板未傳,
今僅就陳氏校語(汪紹楹點校本引之)略知一二而已,無由詳其刊行年月。迨明、清
以來,有談愷、許自昌、黃晟等先後校刻之本,始使是書印行漸廣。
引書考正文
本文分廣記引書為四項,隸屬兩大類,即:
壹太平廣記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弔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貳太平廣記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者
一卷首所列引用書目有其名者
二卷首所列引用書目無其名者
且為便於編制,各項弔書依四庫全書總目所分部類順序彙列。然芋書於芋部芋類,諸
家書志實有出入;況廣記引書,以小說居多,雖引及其他,要亦取其近乎小說性質之
條文,似不必拘泥於部類之區分。是以芋部芋類引書之,前不復明標部類名稱,僅於
相鄰部類間隔兩行書寫以示區別。
結論
傳本廣記卷首所列引用書目,姑不論其真偽,但其於廣記引書遺漏頗多,則為事實。
然宋本不傳,未得其實,本文姑就考證所得,重為引書總數作一估計: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復有其名者,凡二百五十五種
引書之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無其名者,凡四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有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引書之未見於歷代書志而引用書目亦無其名者,凡五十八種
合計四百一十九種
此外,廣記引書尚「有引書名稱雜亂不統一」、「捨早出而引晚出之書」、「濫注出
處而末能徵實」、「複出或文異而事同之篇章不□」、「不注出處篇章頗多」、「任
意竄改原文」諸失,然瑕不掩瑜,未可輕之。 /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N000C161361
Creators盧錦堂, LU, JIN-T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