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國而言,國家早期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且以著強硬的手段介入產業發展的過程,使紡織產業能取得競爭優勢,進而蓬勃發展。但在二十一世紀中,全球化的呼聲貫徹雲霄。全球化下我國整體經濟環境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是否依然能有效地掌握產業政策,執行其政策工具呢?
本文對論及國家角色的兩個重要理論: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論作一說明,並藉由討論國家介入產業發展之理論,說明國家介入產業政策之理由與必要性。國家一旦選擇介入產業發展,就必須動用特定政策工具以達成政策目的,因此本文對政策工具之分類多所著墨,以瞭解國家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運用。
本文的研究問題是:國家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所扮演之角色及其使用之政策工具為何?又全球化對產業政策產生何種影響與衝擊?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台灣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又為何?國家已制定哪些政策與工具以因應之,國家未來應該如何修正紡織產業政策以因應全球化趨勢的挑戰?
本研究採用歷史結構分析途徑,政治經濟學途徑,並採用文獻分析方法。針對台灣五十多年來的紡織產業政策作一說明,將之分為五個時期,並嘗試釐清每個時期中所使用的政策工具。
本研究所得之結論為:
1.台灣的紡織產業政策由萌芽期逐漸邁入轉型期。
2.紡織產業不同階段所著重之政策工具不盡相同。
3.我國國家早期所扮演的干預角色,有助紡織業發展。
4.全球化使台灣紡織業出現各國競爭、供需失調、區域貿易保護與加入世貿之問題。
5.以SWOT分析說明紡織產業政策應加強之處:鼓勵行銷、電子化與兩岸分工。
6.全球化下政策工具轉為健全產業環境,國家角色轉為輔導產業發展。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9256029 |
Creators | 吳婉韻, Wu Wan Yu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