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
  • 12
  • Tagged with
  • 12
  • 12
  • 12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紡織業纖維布經營策略之研究--以M公司為例 / Study fiber cloth business strategy of Taiwan's textile industry - In M's case

劉滿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探討台灣紡織業向為我國的重要產業,四十年代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及創造國民就業,六十年代成為創造台灣業的關鍵產業外匯收入之首要產業,然在1980年代後淪為夕陽產業,現今台灣紡織業倚靠非凡的創新研發技術,不斷研發出嶄新的機能性布料,已成為許多國際品牌不可或缺的供應夥伴,台灣紡織業是如何面對環境變遷的挑戰與經營策略。另外,本研究運用質化的個案研究法,研究個案公司在紡織業最困境的2006年環境下創立公司,並且能夠在整個紡織品最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和韓國環境威脅下,個案公司運用了許多策略作因應,創立僅10年紡織專業貿易公司,為因應品牌客戶需求,遂轉型提供運動服飾品牌商整體解決方案:從紗線、布料創新研發、至發包生產製照之全方位服務(full package services)經營模式。公司能年年營收以20%成長,淨利每年以約15%成長,本研究針對個案公司成功經營策略整理如下: 一、 經營管理:客戶導向、品質為核心價值,串聯上下游快速的開發與生產供應鏈。 二、 創新研發能力:研發環保新素材,成立功能性布膜塗布製成及塗佈材料研發中心。 三、 生產流程管理:擴建海外據點,客製化教育推廣模式,市場導入計畫。 四、 市場開發:海外重要市場聘有顧問及代理,國際客戶之間的關係,也從供應商以買家,進展到策略夥伴關係。 五、 品牌建立:推動自由產品標章。 六、 產業/策略聯盟:共同開發胚布,提供良好的染整及潑水技術製作功能性布料,防水透濕技術,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共同創新研發。 七、 經濟規模: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與美國。
2

如何衡量及提高紡織業生產力之研究

巫培鴻, WU, PEI-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六萬字,分五章十五節。第一章導論,內分五節,分別敘述研究 動機、研究目的、資料搜集方法及研究方法、研究架構之建立、及研究限制。第二章 生產力之衡量,內分三節,分別敘述生產力之意義、生產力之衡量,以及提高生產力 之方法。第三章紡織業之歷史與現況,內分三節,分別敘述紡織業之成長過程、紡織 業之現狀、以及紡織業生產力之衡量。第四章如何提高紡織業的生產力,內分二節, 分別敘述本研究如何運用層級分析程序法,以及其所得結果。第五章結論,內分二節 ,分別敘述本研究結論及建議。簡言之,本研究乃利用層級分析程序法,由專家提出 紡織業提高生產力的可行方案及可能遭遇問題,並評估其優先順序以為有關者參考。
3

國家與台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

吳婉韻, Wu Wan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我國而言,國家早期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且以著強硬的手段介入產業發展的過程,使紡織產業能取得競爭優勢,進而蓬勃發展。但在二十一世紀中,全球化的呼聲貫徹雲霄。全球化下我國整體經濟環境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是否依然能有效地掌握產業政策,執行其政策工具呢? 本文對論及國家角色的兩個重要理論: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論作一說明,並藉由討論國家介入產業發展之理論,說明國家介入產業政策之理由與必要性。國家一旦選擇介入產業發展,就必須動用特定政策工具以達成政策目的,因此本文對政策工具之分類多所著墨,以瞭解國家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運用。 本文的研究問題是:國家在紡織產業政策中所扮演之角色及其使用之政策工具為何?又全球化對產業政策產生何種影響與衝擊?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台灣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又為何?國家已制定哪些政策與工具以因應之,國家未來應該如何修正紡織產業政策以因應全球化趨勢的挑戰? 本研究採用歷史結構分析途徑,政治經濟學途徑,並採用文獻分析方法。針對台灣五十多年來的紡織產業政策作一說明,將之分為五個時期,並嘗試釐清每個時期中所使用的政策工具。 本研究所得之結論為: 1.台灣的紡織產業政策由萌芽期逐漸邁入轉型期。 2.紡織產業不同階段所著重之政策工具不盡相同。 3.我國國家早期所扮演的干預角色,有助紡織業發展。 4.全球化使台灣紡織業出現各國競爭、供需失調、區域貿易保護與加入世貿之問題。 5.以SWOT分析說明紡織產業政策應加強之處:鼓勵行銷、電子化與兩岸分工。 6.全球化下政策工具轉為健全產業環境,國家角色轉為輔導產業發展。
4

不安定就業問題之研究-以台灣紡織染整業為例 / Study of marginal labour rights- Dyeing and finishing in Taiwan textile industry

黃秋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全球化之下,勞動力不由得會受到國際生產分工體系的擺佈,換句話說,多數在勞動市場邊緣的勞動力將遭受到不穩定就業的問題。全球化的效應不僅將國內產業往比較利益較高的國家移動,也造成了國際間勞工的移動,使得國內勞工本身的就業安全、勞動型態、勞動條件等產生影響,再加上勞工團體的力量無法與資方抗衡,國家立法保護不周,社會安全系統不完善,勞工的處境就更顯的嚴峻。因此,了解大環境的相互作用,使這些邊緣勞動者能有個安全穩定的就業,是在現今社會問題高漲,失業率節節高升當中刻不容緩之事。 在全球化的競爭下,我國傳統的紡織染整產業可以說是極具比較利益代表性之產業,在人力成本優勢不再的狀況下,取而代之的是與其他勞動成本低廉之國家的價格戰爭,國內染整同業者亦為削價競爭之對手;此外,全球化下產業結構的改變使的紡織相關產業不再受到政府重視,在缺乏競爭利基以及政府保護之下,我國染整業者近來不是外移至人力成本較低之地區,就是紛紛關廠歇業,而留在國內的染整中小業者只能辛苦經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聘僱外籍勞動者,減低本國勞動者薪資上的固定支出,採用如部份工時的薪資制度等。此時問題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政府法令的規定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全球化競爭下,業者為了生存通常遊走在法律邊緣,勞動者更被動的不得不接受偏低或不法的勞動條件;而如果彈性化解除管制,放任業者自由經營,尤其是邊緣性高的勞動者根本沒有對等議價之能力,往往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因此本文試著以訪談與實地觀察之方式,以企業的角度,勞動者的角度來了解染整業之問題與狀況,並試圖發現不安定就業之因素,並提供改善建議。
5

台灣紡織業應用資訊科技強化供應鏈管理及全球產銷績效研究-以N公司為例

劉介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著已實施近半世紀的全球紡織配額,在2005年元月正式終止,從此紡織業進入了全球無國界的競爭,此時對已全球化佈局,並且已運用資訊科技來強化供應鏈管理的紡織業廠商而言,無異取得了最優勢競爭的保證。 本文以從事紡織業已27年的傳統N公司為案例,就其應用資訊科技強化供應鏈管理及全球產銷的實際整合運用,以學理上的文獻探討,搭配實務的操作,以時間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綜合本研究獲得以下具體結論: 一、全球供應鏈管理是台灣紡織面對全球化的最佳解決方案 面對著全球紡織的區域經濟合作問題,WT0所帶來的衝擊,及2005年全球紡織配額取消後的紡織無彊界競爭,台灣紡織業已進入了求生存與被淘汰出局的非常微利時代,面對著這樣的全球化競爭,本研究認為唯有依賴全球供應鏈管理及全球產銷佈局,才能有效地化解不斷來自全球化的問題。 二、解決全球產銷的問題依賴資訊科技來貫穿供應鏈管理 當以0EM為主的台灣紡織業者,做全球化的產銷佈局時,接下來所面臨的遠距離跨國界的管理,已非傳統的當地生產、銷售、人事總務、研發、財會五大管理功能所能解決,此時必需加上資訊科技的功能協助,才能簡單、快速、透明化地管理全球化公司,所以本研究認為解決全球產銷及傳統五大管理功能,唯有依賴資訊科技來貫穿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才能非常有效率的管理。 三、N公司執行全球供應鏈管理的非量化績效結論 (一)供應鏈整合效益: 整體供應鏈藉著即時透明的資訊,降低了庫存,減少停機待料,並維繫強力的信任關係,成為長期的合作夥伴。 (二)紡織知識庫的建立: 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裡,大家有共同的使用表格及語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而在運作中不斷累積紡織知識,使後繼者有案例可循,因而紡織知識庫的在時間累積中,自動的建立了。 (三)主管決策系統的完成: 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核心裡,所有運作的資訊都會匯集至運籌中心的主管決策系統,使重大的決策能統一指揮。 (四)建立了全球化的競爭優勢: 在N公司的全球產銷佈局裡,除了運用資訊的科技優勢外,更能運用區域經濟及經濟大國的優惠法案,來不斷增加本身的全球化的競爭優勢。 (五)快速反應: 在Internet的世界裡,資訊可在瞬間穿越國界,幾乎是同步作業,再加上全球產銷基地的靠近顧客,更容易發揮快速反應的機制。 (六)客戶滿意: 客戶充分了解訂單進行狀況,商品運送及收貨,有明確的資訊,可提前做好配銷的準備工作,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以上結果,驗証本研究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對全球紡織產銷有正面的價值。 四、N公司執行全球供應鏈管理的量化績效結論 (一)在整體的產銷方面:無論是組織再造效益、接單效益、訂單達交率、供應商達交率、產能利用效益、生產效益都有明顯的提升。 (二)在時間效率方面: 交貨週期、運輸週期、銷貨週期、產銷運籌週期,都有明顯的減少。 (三)在財務上的效益: 營業收入、稅前盈餘、人年產值都有明顯的提升,在營業費用有明顯的減少。 以上結果,論証本研究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對全球紡織產銷有正面的價值。
6

台商赴大陸投資對台灣產業之影響:以電子業、機械業、紡織業、成衣業為例 / An analysis of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aiwan to Mainland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Taiwanese industries: Electronics, Machinery, Textile and Clothing

陳政平, Chen, Cheng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赴海外投資,早期因政治因素考量,對東南亞的投資較為熱衷。然隨 著兩岸日漸開放,中國大陸地理位置、血緣關係及勞力優勢,已成為台商 投資的最愛。不過由於兩岸關係目前仍屬敏感,所以當大批的台商前往大 陸投資,帶走了巨額的資金,自然會對台灣產業產生不少影響,如公司營 運狀況,兩岸分工方式,產業升級調整等。 @ 為針對上述問題,本研 究以經濟部投審會所登記的赴大陸投資廠商名單裡,挑出電子、機械、紡 織與成衣等四種產業,進行深入調查,以求能獲得這個問題的解答。研究 結果顯示,若從台灣整體產業來看,並無產業空洞化的情形發生,但若從 個別產業來看,電子業與機械業在產業升級上,表現不錯,而紡織業與成 衣業就不是很好。尤其是近幾年來,台灣紡織業與成衣業在國際市場上, 面臨了許多來自開發中國家強大的競爭壓力,若其在台灣的產業升級腳步 上不能放快,而只一味消極的前往海外尋找更適合的投資地點,如此下去 ,這兩個產業未來在台灣將很不樂觀。
7

組織機制與價值創新

嚴吉, Yen,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新是組織極重要的一項能力,許多文獻也證實創新與組織的成長與獲利率高度相關,而今日快速變動的市場與日新月異的科技,更加遽了組織對創新的重視,是故高階領導者應如何打造出一個使組織能夠不斷成功地孕育創新、與持續創新的環境,一直是學術界與實務界共同看重、致力研究的課題。   本研究以在台灣經濟發展中,持續扮演極其重要角色、而今則受到忽視的紡織產業為研究對象,擇定其中幾家深具歷史性與代表性的廠商,探討這些在台灣默默深耕、不斷追求突破與轉型的產業,如何在漫地塵埃之中,再次尋求亮麗的表現。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依據嘗試建構之模型加以分析,提出以下命題與建議重點,以供參考。 命題1:企業若運用策略得宜,則有助於價值創新。意指:   1-1:企業若能突破傳統策略思考邏輯對產業假設的迷思、尋求新的詮釋,將有助於價值創新。(強調策略思考的突破)   1-2:企業若勇於突破現有能力與資產之侷限,將有助於價值創新。(強調能力的突破)   1-3:企業以明確之策略,於日常營運中切實執行創新,有利於價值創新。(強調執行的重要)   1-4:企業若以明確的策略,確認組織之關鍵任務,進而調整組織制度、結構、人員訓練計畫,以及塑造組織文化,則有利於價值創新。(強調彼此間的協調) 命題2:企業若有合宜的組織制度與結構,將有助於價值創新。   2-1:企業若有正確且攸關的評估系統,將使激勵系統更能發揮鼓舞人心的作用,則有利價值創新。(強調評估為激勵的基礎)   2-2:組織可透過溝通網路、形成跨部門專案團隊等機制模糊組織疆界,促成價值創新。(強調打破疆界)   2-3:給予創新事業或部門獨立的發展空間,對價值創新較有利。(強調組織架構的調整) 命題3:人力資源策略的運用得宜,取得適當之人員與技能,有助於價值創新。   3-1:透過召募及訓練,強化公司之人力資源,有助於價值創新。(強調訓練以強化創新能力)   3-2:守門員與環境偵測者之角色的充份發揮,有助於價值創新。(強調人員的角色) 命題4:企業可透過塑造企業之文化與訴諸價值觀的影響力,促成價值創新。   4-1:高階領導者對產業的使命感,加深對企業轉型的企盼,能夠促成價值創新。(強調對產業的強烈使命)   4-2:強調不斷突破與自我挑戰的精神,有助於價值創新。(強調創新的精神)   4-3:組織妥善因應員工對創新與改變的反應,有利於價值創新。(強調因應改變帶來的衝擊) 命題5:企業應依據對技術掌握度之高低,及目標顧客與現有顧客群重疊性之高低,擇定適當之模式,善用不同之組織機制與外部互動,促成價值創新。   5-1:當組織對技術陌生時,引入產業專家,協助公司迅速取得技術與經驗,能夠有效加速價值創新。(強調自外部取得人員與能力)   5-2:顧客群重疊性高、技術掌握度高、顧客能言明需求時,組織要密切掌握顧客動向與需求,能夠加速價值創新。(強調加強對顧客的掌握能力)
8

忠興織造轉型進入精品代工之歷程研究 / The track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al Webbing OEM Company transformed to become a supplier in the luxury industry

賴育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紡織業是我國製造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悠久的歷史伴著台灣經濟的成長,而隨著台幣升值、產業外移等環境變遷造成紡織業的衰退,許多體質不良的生產廠商也從此沉沒在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中。 我國的紡織業多半是代工製造,面對來自全球的低價競爭,欲殺出重圍,或是僅求生存,即為一難題。但是老牌的忠興織造做到了,而且越做越好,甚至進入精品產業供應鏈,現已為全球最大織帶代工廠。 為了一探究竟,本論文利用鄭榮郎(2001)提出台灣傳統產業之各層次的轉型策略構面,以及採用綜合各家學說的關係管理構面─資源投入強度、公開溝通、功能性連結以及合作傾向,為本論文的研究構面,運用個案的轉型案例,來推論出傳統紡織代工業如何轉型以提高企業價值,甚至利用特有的關係管理創造出全球最大織帶代工廠的榮耀。 本研究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1. 企業轉型時,即使選擇專注在代工的本業上,也會大幅提高「代工品牌」的附加價值。 2. 企業積極的社會性連結,是我國傳統代工產業成功轉型之關係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 3. 企業徹底了解自身的成長脈絡與競爭優勢,才能發展出合適的轉型策略。 4. 企業成功轉型中,在接單層次的提升上,會先著眼於較穩定發展、風險較低的市場。 5. 企業成功轉型中,藉由網絡中地位的提升,能夠增加議價力,並改變供應鏈的溝通模式。 / Textile industry is definitely one important role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It accompanies the growth of Taiwan’s economic. How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NTD appreciation, many textile firms moved their factories to China to respond the lower and lower profit challenge from global competition. But most of them failed and disappeared. “How to survive?” It is the big problem then. Nevertheless, Universal Webbing Company did it. Now Universal Webbing Company is the biggest webbing-OEM -company of the world. To figure out the reasons of Universal Webbing’s success, this thesis use the two aspect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any. One i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value up” by Dr. Jung-Lang Cheng. Another aspect is the sum up of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from various scholars. The conclusions in this paper are below, 1. Companies can value up even still choose the OEM for their transformation way. 2. Active and unique Social Bonding between companies (which is one part of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an be very helpful for well-transformations of Taiwan OEM/ODMs. 3. The company should consider both its own histories and advantages before choosing what kind of transformation for its good fit. 4. To start a profitable transformation, the first step should be to search and define the relatively stable market/customers’ industry to lower the failure risk. 5. During the advantageous transformation, companies can improve the bargain power by raising their status in the network. Moreover, it is able to create the new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9

學術理論與實務觀點的對話─傳統紡織企業的經營績效與公司治理問題探討 / The Dialogues between Academic and Practice --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Traditional Textile Industry

李淑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學術理論的研究觀點出發,利用大量的量化資料與質化資料對個案公司進行競爭力分析,同時提出(1)學術理論與實務觀點的差異問題,以及(2)對個案公司的針砭與建言。 量化資料使用個案公司的經營績效與公司治理等財務與非財務相關的次級資料,藉由傳統學術理論發展的指標與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同時包含時間序列的縱斷面分析與同紡織業公司間的橫斷面分析),提出個案公司可能存在的優勢、缺失與風險並做成訪談內容,進一步採用質化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方法與深度訪談法,取得本研究之訪談初級資料。最後對訪談的初級資料進行質化分析,以了解學術觀點所提出的問題對實務界是否具有管理意涵與適用性,並且對個案公司提出可能的缺失與改善的建言。預期研究的成果可給予實務界與主管機關進一步思考紡織與傳統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以及給予學術界了解傳統學術與實務觀點落差的問題。
10

紡織業全球運籌績效指標架構 / Global logist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amework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陳璟鴻, Chen, Jing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運籌的大趨勢使得紡織業必須轉換為全球佈局的產區導向。在台灣內部環境變遷和全球整體大環境劇烈改變下,紡織業早已將生產據點外移,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增加企業的競爭力。紡織業也是台灣最早進行全球生產佈局的產業之一。因此,將紡織業設置在全球生產、行銷、研發的據點,與台灣營運總部互相連結,紡織業全球運籌之效率及整體的競爭力才能得以更加提昇。 以績效指標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方能有效追蹤經營管理專案執行的狀況。運用績效指標訂立出企業維持營運的重要資訊數字,亦可事先預測企業表現並即時監督改善。透過績效指標的推動與實施,能夠幫助企業達到績效極大化的目標。因此,當企業規劃全球運籌的營運活動時,「指標」可謂評估上絕對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管理工具。 過去對於台灣紡織業之全球運籌績效指標的研究相當少見,本研究所提出之紡織業全球運籌績效指標參考架構,藉由文獻探討,將供應鏈、紡織業、全球運籌此三個領域特性考量在此架構中,並與經濟部技術處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之八家個案廠商所提出的績效指標結合,所得到之結果再利用德爾菲法與學者專家訪談後分析結果,瞭解學者專家對初步之架構之建議,以強化此初步參考架構的適切與完整性。後以嚴謹的方式建立紡織業供應鏈之系統動力學模型,利用電腦模擬工具Powersim建構聚紡織業供應鏈之系統動態模式,並以情境分析模擬,評估在不同產業情境下,不同關鍵績效指標對於產業供應鏈績效之敏感度,以提供業者作為發展供應鏈績效指標架構之參考。 關鍵字: 紡織業、績效指標、系統動力學、灰色理論、全球運籌 / The trend of global logistic makes companies to change the pattern of supply chain. In Taiwan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e companies have to locate elsewhere,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companies have to link the global production, marke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 with the headquarter of Taiwan to cooperate. Thus the efficiency of global logistic and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can be more upgraded. We proposed a Global logist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amework,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n three areas in this framework: supply chain,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global logistic. And then we compare the framework wit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eight case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used Delphi interviews with scholars and experts. After analysis of the Delphi’s results, we use a rigorous approach to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aiwan's textile industry’s supply chain. We use simulation to test the sensitivities of each indicator in the framework to selected key indicators which can meet Taiwan textile industry’s need and rapidly respond to the real situation. Keywords: Global logistic、Performance indicator、System dynamic、Gray statistics、textile industry

Page generated in 0.02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