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探討影響社會閑散與社會助長因素

現代社會中分工愈細,個人無時無刻不是處於團體之中。因此,個人在團體中的表現
便成為重要的課題。團體績效是個十分複雜的現象,個體在團體中,有時表現較個人
時表現佳;但是,有時,個體在團體中表現不若獨處時的表現(如,steiner,1972)
在許多團體現象中,研究者最感關心的是二種現象:一是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
ation ),一是社會閑散(social loafing)。社會助長是指當有他人在場時,會使
個體產生激起,助長其強勢行為來,如果個體所從事的是簡單的工作,那麼其強勢反
應為正確的行為,所以,在此現象中,團體績效優於個人績效。而社會閑散是指個體
在團體中工作,團體總績效雖大於個人單獨的績效,卻未達團體之潛在績效,也就是
說,個體出現了混水摸魚的現象,使得團體績效不如每位團體成員單獨表現的總和。
所以,在此現象中,團體績效不如個人績效。同樣在團體中,卻出現了二種不同的表
現,因此,研究者欲探討有那些因素可以區別出二種現象,希望能抑制社會閑散的發
生,轉為社會助長現象。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探討工作情境、作業難度、與參與目標決定方式等三因素是否能
區別出上述二種現象,並將社會閑散轉為社會助長,故為3 (工作情境,包括單獨、
團體╱可以辨認、團體╱不能辨認三組)×2 (作業難度,包括較簡單與較困難二組
)×2 (參與目標決定方式,包括參與目標設定及分配目標二組)的設計,假設為ぇ
單獨組與團體╱可以辨認組相較,有社會助長現象;但單獨組與團體╱不可以辨認組
相較,有社會閑散現象。え即使在團體╱不可以辨認組的情況下,若受試從事較困難
的工作,與單獨組相較,並不會產生社會閑散,而是產生社會助長。ぉ即使在團體╱
不可以辨認組的情況下,若受試本身參與目標設定,則與單獨組相較的結果,並不會
產生社會閑散,而是產生社會助長。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898
Creators鄭美芳, ZHENG, MEI-F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