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中共所處的國際安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國際恐怖主義為典型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中共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因此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1996年之後,中共官方及領導人就多次在國際場合呼籲建立新安全觀,迄2002年7月31日,中共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中,提出了<中方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更全面的闡述中共在廿一世紀的安全觀念和政策主張。
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OC)的緣起,其前身原為上海五國,最初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與中共就過去中蘇兩國間所遺留之邊界、軍事互信及邊界裁軍等議題所舉行的談判,而因1996年五國元首齊聚於中國上海會晤,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以促進五個鄰國的邊境合作,故有「上海五國」之稱,後因每年均舉辦會晤,遂形成一種論壇機制。
上海合作組織孕育指針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以此為基礎產生和發展的新型安全觀;其內涵是相互信任、裁軍與合作安全,為一新型國際體系;其核心是結伴而不結盟,是一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其特徵是大小國家共同倡導,互利協作。因此我們可說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綜合性的區域政經合作組織。
安全觀的形成與外交政策的制定是相互關聯的,基礎皆來自於對國際環境的認知,當國際形勢產生變化,中共新的安全觀形成,理論上即應有相對應的外交或軍事政策作為配套,從1996年中共提出新安全觀後,中共的外交政策中,不難察覺受到新安全觀思維的深刻影響,包括維持不結盟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推行大國外交、睦鄰政策、及積極參與區域與全球的國際組織活動,在眾多的亞太多邊外交活動中,本文以多邊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為例,用新安全觀理念中政治、軍事、經濟三個安全面向作為依據,檢驗中共新安全觀理念是否由概念發展到了實踐的層次,是否合理可行,為本篇論文研究目的。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22019 |
Creators | 包進榮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