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地方政府與外資衝擊下的城市空間型構--以上海市房地產投資為例 / The formation of urban space under the impulse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ase study of real estate in Shanghai

改革開放後,上海市在中共中央的規劃下,希望於二十一世紀時成為國際經濟中心的城市;然而,上海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自 1949 年後由國際外向型經濟中心轉為國內型生產城市,城市功能、空間佈局亦隨之改變。卻成功達成「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的發展目標,城市佈局的重建可說是支撐上海市實現其目標的基礎。
本論文嘗試就外商直接投資(第二章)、地方政府行為(第三章)及房地產(第五章)三個角度探討上海市城市空間變化,也試著探討政府、外資及房地產三者間彼此的互動與影響。而從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大陸欲引進外資解決其資金缺乏的問題,以各式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資;外國投資者看重的是中國大陸廣大的市場。上海市同樣面臨資金缺乏的問題,為進行城市空間的改造與建設,上海市藉舊城改造、新區開發及住房改革等因素形成的房地產吸引外資的投入,三者間形成巧妙的互動與影響。
  經濟與政治間的角力在上海市生動的呈現,上海市為了資金的到位,變更了原有的城市規劃設計,外商為了獲利願意配合政策投資獲利極小的平價或動遷住宅,在互相協商、較勁後,可以發現上海市再從計畫經濟轉軌至市場經濟時,經濟利益的影響雖大,但仍未能掌控上海城市空間的發展。相對的,上海市政府卻實際巧妙的利用外資進行了城市空間的重構與發展,同時也獲得了所需的資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836
Creators吳孟旂, Wu, Meng-Ch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