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策略行銷分析架構探討手作食品品牌從創意市集發跡的商業模式 / Strategic Marketing Analysis of Handmade Food's Business Model

文創產業近年來在台灣受到重視,其中,孕育許多設計師的搖籃「創意市集」從2004年即在台灣各地逐漸萌芽,對沒有雄厚資本的設計師或創作者而言,從創意市集起步是常見的做法。隨著市集發展,市集裡的商品已經不再限於設計或創作類商品,自2009年起,以手工食品為主的創作者也開始在市集大放異彩。

許多設計類創作者在市集曝光後,被品牌或通路看中,進而成名或擁有自己的店面。然而,手工食品類的創作者卻無法直接複製設計類創作者的成功模式。產品有保存期限、運送不易以及台灣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對食物習慣的口味等等的限制,皆使手工食品品牌經營相當不易。筆者自身也於2013年7月加入創意市集,持續維持半年的手工食品品牌創業計畫,透過親身體驗發現許多問題和難處。在沒有足夠行銷預算的情況下,手作食品品牌往往透過口碑行銷拓展客源,也會面臨理念難以傳達或消費者難以接受商品等問題。

因此,本研究選擇四個手工食品品牌,以質化訪談了解其品牌發展歷程,再透過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解析其創業路上遇到的各種策略成本-外顯單位效益成本(C1)、資訊搜尋成本(C2)、道德危機成本(C3)、專屬陷入成本(C4),企圖了解消費者在創意市集購買手作食品時考量的成本以及影響其購買動機的因素,歸納手作食品品牌透過創意市集創業的經營模式,以提供後續想進入市集發展的創業者參考。

以策略行銷分析架構分析後,本研究認為手工食品品牌創業時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消費者的C2及C3,因為消費者需要先知道且信任品牌,才會進入評估C1的階段。左右C1的重要因素為商品特色,手作食品的特色不可以僅僅是手工製作,而應該要有獨特的產品口味或用料,才能帶給消費者別於一般食品的效益。最後,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互動除了有助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C4之外,也能透過消費者的人脈為品牌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355042
Creators陳亞郁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