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之研究

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建設迄今已歷經十幾個年頭,目前已有初步成果,其服務品質普獲各界好評,因而各地區民眾皆要求捷運能延伸服務,且以台北都會區整體旅次需求與形態來看,捷運建設還有相當努力成長的空間。世界先進國家基於解決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都市問題,皆致力於大眾運輸系統之經營與發展,近年來所提出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觀念(Transit- Oriented Deve1opment,以下簡稱TOD),希望可以回正都市因過度依賴汽車而失序發展的現象。故以目前民眾的接受度與未來的規劃願景下,捷運系統將成為都市運輸中的主流。
國內以汽車為主的交通規劃模式,漠視人行空間存在之諸多問題,由於缺乏對行人便利的設計,機車及商家不當使用,壓縮行人於人行空間步行的範圍,使行人與車輛爭道,造成步行的困難與安全問題。而良好的步行環境條件及吸引行人參與活動的設計,透過都市設計手法,加上捷運便捷的交通運輸,不但能改善人行空間現況之不足,同時對於TOD規劃理念有加乘放大的效果,進而解決都市問題。緣此,本研究之目的在建立捷運車站周邊優質人行空間之設計準則,促進行人與大眾運輸的連結,實踐TOD的規劃理念。基於上述研究內容,本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一、本研究經由相關文獻整理,蒐集包含「TOD」、「人行空間」、「都市設計」等三大領域文獻資料,初步擬定31項評估因子,藉由捷運車站周邊搭乘捷運之行人問卷調查,透過統計分析,調整修正為22項評估因子。
二、經由專家問卷調查求出權重值,將設計構想予以確認,建構出TOD理念下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之設計準則。在創造舒適便捷的步行交通環境層面中,以「步行安全性」為評估指標中第一優先順序者;在滿足行人需求的經濟活動環境層面中,以「活動與街道空間的連結性」為第一優先順序者;在形塑迷人優美的生活環境層面中,則以「環境可親性」為第一優先順序者。排序前五項的設計評估因子則分別為:1.人車衝突程度;2.人行動線與商店活動的串連;3.允許利於行人之商店活動向人行空間的延伸使用;4.步行路線障礙程度;5.人行道之寬度。
三、綜理實例研究地區之環境條件與發展情形,衡量設計評估準則排序結果,針對現況不足的部份,因地制宜提出12項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準則及工作項目,首要以街廓內街道寬度在10公尺以下之人行空間設計為重,加以促進行人與商店的互動連結,增加行人通行的便捷程度,佐以其他設計項目的配合,提出改善的依據與建議。

關鍵詞: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捷運車站、人行空間、都市設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2570251
Creators黃義宏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