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東協區域論壇角色及功能之研究 /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ASEAN Regional Forum

後冷戰時期的亞太區域安全事務趨於複雜,區域性國際組織日漸興起,其中「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主要作為亞太國家協商區域安全合作的重要機制。本篇論文主要介紹「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背景、過程,以及其運作之具體成就,進而分析其在亞太區域安全中所具備之功能與扮演之角色。
「東協區域論壇」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目前共有二十二個成員國。後冷戰時期亞太區域多邊主義形成,加上區域安全架構面臨重組,使得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之形成有其必要。「東協區域論壇」成立之基本宗旨是促使亞太國家針對政治及國防安全議題,培養建設性對話之習慣。「東協區域論壇」在推動區域安全合作機制上,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推動「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CBMs);第二階段為發展「預防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第三階段則是發展區域衝突的解決機制。至一九九九年第六屆「東協區域論壇」年會為止,已在「信心建立」上達成可觀的成就,並於一九九七年開始朝第二階段「預防外交」推動。
亞太國家在「東協區域論壇」各項目標的推動下,逐漸對區域安全事務之合作建立共識,對於和緩國際緊張情勢,降低衝突昇高機率,具有正面而積極之意義。惟其組織結構鬆散,屬性為協商安全議題之區域性論壇,雖然「信心建立措施」與「預防外交」的推動實施有其顯著成果,要能夠達到具備解決區域衝突的機制,尚有許多仍待努力之處。
中華民國目前並非「東協區域論壇」之成員國,在中共排擠壓力下,無法參加此一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不過,台灣在未來亞太區域安全政策的規劃上,可將「東協區域論壇」成員國所形成之安全共識,作為研究實施之參考。同時,加強「綜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以及「合作性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目標之追求,尋求各種多邊安全合作之途徑,在亞太區域安全中扮演積極之角色。如此可避免我國安全利益受損,並可增加參與國際社會之機會。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宗旨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二章、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與運作
第一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成立背景與過程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宗旨與目標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基本架構
第四節 東協區域論壇之運作模式
第三章、東協區域論壇之成就
第一節 歷屆東協區域論壇年會(外長會議)主要議題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推動區域安全合作之各項成就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對南海問題之態度與處理方式
第四章、東協區域論壇與亞太強權之關係
第一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美國之關係
第二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中共之關係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與日本之關係
第五章、結 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322
Creators林達, Andrew L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