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美國用兵索馬利亞(1992-1994年):媒體與民意之研究

摘 要

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世局的變動而轉移,由立國之初的孤立主義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而今更躍居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外交政策的動向自為世人所關切。而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因素很多,如民意輿論、利益團體、政黨、行政部門、國會、大眾播媒體、總統聲望等等。在美國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大眾傳播媒體對外交政策的影響,更隨著資訊事業的蓬勃發展而加重其份量,大眾傳播媒體如何正確地向人民報導政府的外交政策,又如何將民意反映於外交政策上是一重要的工作責任。在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中,大眾傳播媒體尤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而使得民意在何種條件下,會支持或不支持行政當局的因素,在決策者做決策時倍受重視。

本研究認為,在美國未來的維持和平與人道干涉行動中,民意所扮演的角色是必要受到限制的。民意對於國際事件反應的主要來源,基本上消息是來自電視媒體,如果民眾持續對國際危機的反應,主要根據影像的傳送,則民眾的反應中只有純粹的情緒層次,而欠缺對於美國執行危機任務其中複雜與危險全盤的理性了解。在美國以民為本的民主社會中,民意對於外交決策佔有相當的影響力,政府中的決策人士亦重視民意與輿論,在民意不支持甚至反對行政當局的情況之下,容易造成美軍草率的撤軍,使任務失敗,例如此次的索馬利亞恢復希望行動(Operation Restore Hope),便可以由本論文印證。近年來,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論證探討了美國未來人道干涉的角色,但本研究著重在「探討民意與美國海外用兵兩者間的關係」,重點在研究索馬利亞個案(1992-1994)。且必須回顧美國先前的海外用兵經驗,其中最值得借鏡的是「越戰」與「波斯灣戰爭」。戰爭後期在國內輿論大力反戰的聲浪中結束的越戰,行政當局記取了在越戰的慘痛教訓,對未來美國處理海外用兵時的新聞媒體表現,予以管理,故在爾後的波斯灣戰爭中,便對當前影響民意最巨的新聞媒體,實行新聞檢查制度。

儘管美國涉入各個海外危機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行政當局與媒體和民意之間的關係,必須有良好的溝通,不但有利於軍事任務的成功達成,且可以成為一個可供日後處理海外危機的依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7253012
Creators陳玉芝, Chen Yu-chih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