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勞動供給、所得稅與超額負擔-台灣的實證研究

本研究根據Housman(1981)的實證方式,對我國現行所得稅制對男性經濟戶長之勞動供給影響進行迴歸分析,進而估計目前我國所得稅制度下,個人的最適勞動供給曲線,並求算在此一勞動供給曲線下,所得稅對不同納稅人所造成的無謂損失(分別以高所得階層及中低所得階層代表性個人加以計算)。
利用民國八十七年「人力資源調查」所做出的實證結果發現,稅後工資率與非勞動所得的變動,對勞動工時皆有相當顯著的解釋能力。其中稅後工資率的係數符號為正,表示當工資上升,休閒相對價格提高,故個人會減少休閒,而勞動工時會相對增加;非勞動工時的係數符號為負,表示休閒為正常財,個人會隨所得提高而增加休閒時間,故勞動工時會相對減少,而比較二者的效果,非勞動所得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較稅後工資率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為大。同時,累進所得稅對勞動供給所造成的無謂損失,無論在絕對量或相對於稅前總所得的比例,皆隨總所得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所得稅對高所得者效率上的衝擊較低所得者來得大,亦即所得稅扭曲高所得者的勞動供給行為之程度,較低所得者的扭曲程度為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841
Creators許穎心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