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全民健康保險與道德危險之研究 / The Reaserch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Moral Hazard

張子元, Chang, Tzyy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保已於民國83年3月1日起正式開辦,其為社會保險的一種,和以往公、勞保等的社會保險,最大的不同處有二:一是將全民皆納入保險的體系中。以往的社會保險只針對特定群體承保,如公務員的公保、勞工的勞保。二是採行部分負擔制度。以往的社會保險除了掛號費外,被保險人幾乎不用再繳交其他的費用。因此,本篇論文即針對這兩個主要的不同處,做一番理論性的探討與實證上的研究。   在理論探討方面,是說明政府為何要介入全民健保,其與道德危險的關係如何。所採用的模型為Rothchild與Stiglitz在1976年所提出之競爭性市場下保險配置的模型,並由代表性個人擴充到兩類高低風險不同的被保險人。在實證研究方面,所利用的數據,主要是來自公、勞保的醫療費用支出的數據,再輔以必要的資料,如人口總數,各年齡層的人口分佈及醫療費用的比例,而資料為最近十年間的數據。其方法為先利用公、勞保醫療費用支出的金額,計算出平均一個人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再透過各年齡層對醫療資源需求不同的程度與人口數,估算出可能的總醫療費用支出,然後再利用先前估算出的數字,求出政府方面所可能節省的醫療費用支出,以及社會福利損失所可能減少的金額。   本論文的結論認為,全民健保中的部分負擔制度,確實能發揮抑制道德危險的效果,不論是在政府的醫療費用支出方面,或是整個社會支出的變動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有不錯的改善情形。但在長期趨勢預估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費用支出的成長會大於保費收入的增加,若不提早因應與改善規劃,全民健保也有可能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形。因此,全民健保仍有努力與改善的必要。
2

勞動供給、所得稅與超額負擔-台灣的實證研究

許穎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根據Housman(1981)的實證方式,對我國現行所得稅制對男性經濟戶長之勞動供給影響進行迴歸分析,進而估計目前我國所得稅制度下,個人的最適勞動供給曲線,並求算在此一勞動供給曲線下,所得稅對不同納稅人所造成的無謂損失(分別以高所得階層及中低所得階層代表性個人加以計算)。 利用民國八十七年「人力資源調查」所做出的實證結果發現,稅後工資率與非勞動所得的變動,對勞動工時皆有相當顯著的解釋能力。其中稅後工資率的係數符號為正,表示當工資上升,休閒相對價格提高,故個人會減少休閒,而勞動工時會相對增加;非勞動工時的係數符號為負,表示休閒為正常財,個人會隨所得提高而增加休閒時間,故勞動工時會相對減少,而比較二者的效果,非勞動所得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較稅後工資率變動對勞動工時的影響為大。同時,累進所得稅對勞動供給所造成的無謂損失,無論在絕對量或相對於稅前總所得的比例,皆隨總所得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所得稅對高所得者效率上的衝擊較低所得者來得大,亦即所得稅扭曲高所得者的勞動供給行為之程度,較低所得者的扭曲程度為大。

Page generated in 0.01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