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2
  • 30
  • 2
  • Tagged with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20
  • 20
  • 19
  • 17
  • 14
  • 9
  • 8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企業營運影響之研究

盧伯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在各方關切之下提前於84年3月1日公佈實施,然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複雜,進一部倉促下完成的法案,實施後將對企業產生何種影響及企業如何因應之,是全文所欲探討的。 全文從三個角度來探討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首先,從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面來探討,並就影響企業成本負擔的保險費率,勞資分攤比率,眷口數,投保薪資等相關因素作分析,以比較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後企業勞動成本的變動情形,並以Becker教授的時間支配理論就這些影響因素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作探討。其次、以「職業別薪資調查報告」之薪資結構的統計資料作迴歸分析,以分析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企業在薪資結構上是否有所調整來因應勞動成本的增加。最後、以國內某家知名電腦公司作個案訪談,以瞭解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企業影響的實際狀況。我們研究的結果有下列幾點: 1.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企業之非薪資報酬的負擔增加了。 2.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經常性薪資佔總報酬的比率有下降的現象,反之,非按月獎金比率上升,顯示在面對社會福利法案不斷增加企業負擔的同時,企業為減輕其負擔且為使得企業營運更為靈活,因此包括年節獎勵,年終獎金,考績獎金,及其它名義的不定期性獎金等佔經常性薪資的比率有增加的趨勢。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非按月獎金容易受到業績好壞的影響,因此非按月獎金比率的提高,員工每個月實際上所能支配的所得也會受到企業營運好壞的影響,非按月獎金比率過高而企業營運又欠佳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到員工計劃性支出所需的所得,我們從迴歸分析的結果或個案公司歷年的非按月獎金與經常性薪資的支出狀況可以發現,非按月獎金佔總報酬的比率有逐年提高的現象,但員工每個月領取的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的總額並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現象。可見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使得勞工追求新資的稅定性降低了。 3.台灣地區由於軍公教人數很多,因此民營企業的薪資容易受軍公教薪資調整的影響,民營企業為了吸引人才,經常維持比軍公教還高的薪資調幅,形成民營企業與軍公教薪資競逐的局面,民營企業的勞動成本將逐年加重,也造成對企業強制負擔的壓力。台灣過去以廉價勞力產生競爭優勢,進而創造利潤的環境,隨著工資的逐年上漲,社會福利法案的增加,勞動成本逐年提高,已成為影響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重要因素。就企業的營運而言,附加價值低的產品的生存空間有被壓縮的現象,因此海外投資生產,及產業升級已刻不容緩。
2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中小企業及其員工影響之研究

鄭佳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康保險自政府宣布於八十四年三月一日起實施,至今已逾一年。全民健康保險的社會性與強制性,使其制度影響層面舉國一致,不論是業主、員工甚至政府官員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的給付上皆是平等的,然而因全民健康保險之投保方式、保費負擔比例、給付內容、部份負擔、支付標準、費用審查、、、等等制度的設計,使政府單位、企業業主、廣大員工自有不同的影響。本文研究之目的,旨在參考國內外對全民健康保險之相關研究、調查,輔以筆者對各政府單位、報章雜誌等統計資料之蒐集與分析,以期對全民健康保險影響所及之各個層面、各種現象,作合理的論述與解釋。 研究發現,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對中小企業影響方面: 1.關於全民健康保險對企業加入勞工保險業務之影響,產生對勞工保險五人以下之投保單位數減少或成長率遞減少影響、造成自願加入勞工保險的業主不是轉回其企業加入勞工保險,就是考量選擇退出勞工保險,以及對掛名負責人或合夥事業之負責人代表,於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皆做了重新的認定或是保費負擔的協議等。 2.對企業辦理加入勞保、健保相關作業方面的影響:首先是企業降低員工投保金額之現象的產生、再則產生勞資妥協「以多報少」、「以少報多」之現象。 3.對企業用人成本之影響:使企業保費負擔提高、使企業人事行政費用增加。 4.對企業使用勞動力之影響:影響企業雇用勞工的人數及提高使用低廉外籍勞工的意願、增加使用部份工時員工。 5.對企業員工福利政策與實施之影響:因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導致企業支出增加,因此預料員工之福利措施更易於被替代而減少甚或取消。 6.對加入職業災害保險之影響:對於非強制加入勞工保險之僱用五人以下小型企業而言,參加職業災害保險之需求則相對減低、降低企業職業災害保險費之負擔、導致職業災害保險實績費率制喪失其原有激勵業主加強員工安全衛生設施之機制。 7.提高工作士氣、企業永續經營。 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對中小企業員工影響方面: 1.對中小企業員工就業、工資之影響:使員工就業機會減少、資遣率提高、實質工資率下降。 2.對中小企業員工保險費負擔之影響:保險費負擔加重、無法達成所得重分配效果。 3.對享受醫療資源之影響:就醫可近性提高、就醫費用提高、就診手續較為繁複、就醫穩私權受侵害、就診次數增加、病床一位難求。 4.對員工加入工會的影響: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對職業工會之影響,確實造成其會員人數之削減。 5.影響員工生涯規劃與對企業之認同。 最後玆將筆者對本文研究後的心得,以及實際負責全民健康保險行政事務一年多以來之觀察所得與體驗,對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及政府相關行政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3

行銷理念應用於公共組織之研究--「全民健康保險方案」個案分析

林潔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使得公共組織與人民間已不再如傳統一樣,只是命令與接受的關係,而是一種具目的性的利益結構、溝通、及評估的過程,因此,公共行政人員在此過程中便扮演了極吃重的角色,他們除了要有考量社會環境變遷的能力之外,並要從中獲得資訊,藉由公共服務的傳輸及提供來滿足人民的需要,而行銷理念的應用即是公共組織瞭解人民需求及提供有品質服務的有效途徑。本論文係先針對公共組織環境系絡及公共組織行銷理論加以探討,再以「全民健康保險方案」做為討論的個案,最後嘗試提出相關發現及建議。 在公共組織環境系絡方面,由於公共組織的性質特殊,一般來說,其所處的環境大概可由三個面向來加以討論。一是大環境的基本趨勢,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口、技術、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其次是公共組織與民眾間的互動關係,因為民眾的需求才是評斷服務品質最後標準;第三是公共官僚體系,他們是公共組織資源轉換的樞紐,也是公共服務的實行者,而他們的工作意願及方式,將大大影響公共服務輸送的績放。此外,公共組織存在的目的及價值極為重要,因為它們使公共服務的範圍既廣大且影響深遠,易言之,即具有相當的不可代替代性,因此,公共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設計行銷策略之時,亦具有以下的責任基礎: 一、公共性 公共組織的行為必須能忠實反應公共的期望,以體現公共利益為主要目標,並致力於公共空間的塑造,使人民有參與公共事務的空間。 二、績效性 即一項公共服務不僅要能節省成本、追求目標的充分達成,而且尚需關切該項服務是達成誰的目標,也就是注重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三、回應性 回應性的意涵是指公共組織能提界昇僚的決定,使與社群或是為民喉舌的在位者的偏好問趨勢於一致的程度。 四、參與性 「參與性」代表了公共組織對公眾期望回應的程度,也是公民涉入公共事務之更直接方式的行動。 在公共組織行銷理論基礎方面,1969年,學者Kotler 與Levy 首先提出行銷擴大應用至非管利性質組織的理論,1971年,Kotler與Zaltman又得出「社會行銷」的概念,將社會觀念視為產品,並設計、執行、控制一套預定計盡,目的在使標的顧客群能接受新的社會觀念,並致力於其行為與價值的改變。一九七○年代以後,新公共行政運動興起,加上各種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公共組織人員不得不尋求提高民眾支持與服務品質的方法,行銷理念的應用當可使此一困境獲得解救,而策略性的行銷規劃則可使公共組織更能透視環境系絡的變遷,並據以設計、執行、控制各種行銷策略。策略性行銷規劃步驟如下: 一、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之所以重要在於環境的影響力將決定組織各部門的功能,也竟是說,整體的環境系絡直接影響個體環境中的運作績效。 二、設定行銷目標 在分析過組織的內外環境及基優勢、弱勢之後,將其結果與組織整體目標整合,並據以設立組織行銷活動所欲達成的目標。 三、核心行銷策略 核心行銷策略包括了二個部分:第一是「標的顧客界定」。公共組織可藉由「市場區隔」的概念與技術,將同一性質的顧客加以分類,使資源的運用更有效率;第二是「行銷組合」工具的應用,即利用「產品」、「管道」、「價格」、及「宣導」四個面向做為設計行銷策略的基礎。 四、執行 對公共組織行銷作策略性規劃,即是對公共組織未來提供服務的過程協議並發展共識,而這個執行的過程包括了嚴密的分析計盡、責任歸屬、資源掌握等等;策略執行過程所得的相關資訊則需不斷向公共組織作回饋。 在全民健康保險個案方面,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可說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最深;若從策略性行銷的觀點來說,該方案的標的顧客範圍廣大,而實際上並未見政府部門運用相關的「市場區隔」策略;此外,在行銷組合方面,全民健保法中已明訂以促進全民之醫療照護服務為目標,民眾可由全國與中央健保局有特約關係的醫療院所獲得健保的服務,而民眾使用服務所需負擔的成本則包括了保費的繳納及使用服務的部份負擔,在健保的宣導策略方面,政府所使用的方式包括了電視、電子媒體、各種宣導摺業、健保手冊、傳真回覆、免付費電話專線等等,但公共服務的輸送多半是經由所謂的「個人銷售」,即「面對面」的方式,就此點來說,健保相關單位並未對此點多所著墨。 本論文經由理論與個案的討論,發現公共組織的整體行銷過程,除了策略性行銷的運用之外,在現今民眾教育水準與權益意識皆日益提高的社會,公共組織不應只將焦點置於組織或服務本身,更應注重公共服務提供的過程,亦即公共服務品質的提昇,而對於服務提供的過程,更應作持續的「行銷審核」,使組織有不斷檢討與獲得回饋的機會,此外,更應將公共組織員工視為「內部顧客」,因為他們是實際負責執行公共政策或服務的人員,唯有內部顧客滿意,組織才有達到外部顧客滿意目標的可能。
4

由健保資料庫探討台灣 常住人口與醫療利用 /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s De Jure Population and Medical Usage based o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Database

李昇龍, Lee, Sheng 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施政應以人民結構及其居住等特性為依據,但臺灣的政府統計多以戶籍記錄為主,每十年一次的戶口普查雖能提供常住人口資訊,但其時效性及調查項目有頗多限制。有鑑於此,本文以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探究臺灣常住人口的現況,因全民健保實施已逾20年,納保率接近99%,且因大多數醫療院所均加入全民健保系統,方便民眾就醫,使得感冒等小病(或是上呼吸道感染)往往選擇經常活動地區的醫療院所就醫,預期全民健保就醫資料更能反映各地的常住人口。 除了常住人口之外,本文也分析民眾就醫記錄,嘗試透過全民健保資料庫探討醫療可近性等議題,以重大傷病等就醫資料評估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本研究先以全民健保資料庫中的2005年承保抽樣歸人檔LHID2005(或稱2005年百萬人抽樣檔)估計各地區常住人口,發現抽樣檔在2010年的人口結構與2010年戶口普查結果相近,其中常住人口與戶籍紀錄差異較多的區域,交通多半也較為便利;而民眾就醫習性確實存在城鄉差距,或許與區域級以上醫療院所的分布有關。另外,進一步分析重大傷病患者的就醫記錄,發現選擇就醫的頻率、地區與醫學中心的分布存有關聯。例如:外島地區及部分偏鄉地區(苗栗、雲林等),重大傷病病患的平均就醫距離明顯較長,凸顯偏遠地區的就醫不便,需有合適的對應政策已降低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公。
5

全民健康保險之醫療費用成長模型建構 / Modeling for medical expense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朱世珉, Chu, Shih-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控制健保醫療費用的成長速度,我國全民健保自2002年開始全面實施總額預算制,在總額預算制下醫療費用總額泱定於事前協商之每人醫療費用成長率,因此為提供一合理客觀之成長率協商依據,本研究建構一醫療費用成長時間序列隨機模型,並佐以總體經濟模型,利用模擬結果推估未來15年部分總體經濟變數數值及醫療費用成長率。 利用常用以預測總體經濟相關變數之VAR MODEL,本研究檢測發現平均國民所得、醫療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失業率之成長率,明顯受到自身及其他三個變數之前四期數值之影響。 此外,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醫療費用占國民所得比重成長率除了受到季節因素影響以外,與其自身前期及人口老化指數呈正向關係,與醫療物價指數則呈反向關係,同時具備MA(1)之時間趨勢。 關鍵字: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隨機模型、VAR MODEL、模擬。
6

西藥產業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之研究

陳品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成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西藥產業中各行業如醫院、診所、藥局或藥商等雖然已普遍做到電腦化,然而其企業間卻依舊多採傳統方式交易往來。其無效率的效率的處理方式,促使面臨散於各地的資料不容易相互流通,企業無法能夠彼此交流、分享彼此有用的資訊。對此唯有導入電子商務的應用,強化產業上下游間資訊流通,才得以提升整體產業資源有效運用。 如果要以電子商務取代傳統交易方式,其發展的關鍵將不僅只在於促進資訊科技與網路的發展,而是要先瞭解整體西藥產業特性與產品特性,才能規劃出符合產業特性之電子化應用方案。本研究藉由個案訪談方式,來瞭解產業目前電子化現況與其電子化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而嘗試以健保局扮演主導者,推動西藥產業後續電子化。本研究提出健保用藥「包工不包料」方案,配合電子交易市集與倉儲物流技術的應用,由健保局帶領各級醫療院所、藥廠與藥品物流業進行產業電子化。 而健保用藥「包工不包料」方案的提出,對於西藥產業與健保制度而言是一個嶄新的方案,將有助於改善藥價黑洞。在推動此方案同時,應考慮執行相關配套方案,如調整健保給付標準、制訂標準給藥量...等等政策的實施,以免產生可能的弊端。最後考量實際環境本研究提出具體的執行步驟,以供健保局在未來實行「包工不包料」方案的參考。 關鍵詞: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西藥產業、產業電子化
7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體系與所得稅制配合問題 / The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income taxation systems

謝秀玲, Shieh, Shiow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綜觀世界社會福利進步之國家,一方面致力於促進經濟成長,提高國民所得,一方面則積極推展社會保險,以兼顧社會福利及安全,俾使經建成果為全民共享。我國憲法明文規定社會安全為基本國策之一,而社會安全重心首推全民健康保險,故推行全民健康保險是政府責無旁貸任務,而其成效之良窳,端賴其是否妥善規劃。就現今實施全民健康保險,,規劃仍有未盡周詳之處,因而不僅易招致民怨,製造徵納雙方無謂困擾,更違反政府謀求全體國民最大福祉之目標,因此為鞏固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基礎,以確保其千秋大業,更須針對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疏失予以檢討改善。   本研究係針對全民健康保險規劃未盡周延之處,分析問題之所在,繼而集思廣益去蕪存菁以尋求問題之改善方法,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為謀求全體國民最大福祉,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全民健康保險法無職業受扶養親屬規定應與所得稅制無職業受扶養親屬二者作一銜接與配合。   二、為避免全民健康保險予擾所得稅制之機能,維持實質所得稅制免稅額(扶養親屬寬減額)與保險費扣除額不變,應將所得稅制下免稅額、保險費扣除額予以調整反映之。   三、鑒於投保金額分級,以每一等級之上限為投保金額,產生非預期性逆所得重分配現象,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宜將投保金額予以修正。   四、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徵收基礎,因被保險人身份產生差異,考量公平原則、所得重分配效果、行政效率及費率影響,故將標準予以調整。   五、眷屬投保金額反映以被保險人投保金額設算眷屬經濟能力之特質,若被保險人僅具扶養之名,不具扶養之實,為求眷屬保費負擔公平及合理性,宜尋求適當投保金額。   為使全民健康保險成為我國社會保險之中流砥柱,對保障全體國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安全,貢獻良多,應秉持促進全體國民最大福祉原則,將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之不合理地方,考慮與所得稅制相關規定銜接與配合,並參酌專家學者意見,國外實施社會保險國家之經驗,以解決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未盡周延之處。
8

社會保險醫療給付之研究─兼論我國全民健康保險財務之原則與策略

王偉玲, WANG,WE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響應世界衛生組織「人人健康」之倡言,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在全國各界鵠望和種種政 治因素運作之下,經調整擬提前于民國八十四年全面實施。唯從目前的公勞農保醫療 給付走向社會性、強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險,其方向與步驟為何? 本文試從醫療試從醫 療給付的範圍,由特定職業被保險人擴及至全民,在資源分配、財務調度,特別是在 醫療費用高漲、人口高齡化趨勢下,探討如何能自原有建構順利的拓展,并作因應對 策剖析。 第一章緒論,標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等。 第二章藉由對先進國家醫療給付方向,即從醫療社會化論及制度、財源,醫療給付方 式、內容,診療報酬合理化與費用控制策略等之探討,作為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組織體 制大略型模的參考。 第三章,全民健康保險最需要未雨綢繆的就是財源及連帶的財務問題。本章從理論面 的財源籌措、資金運用、費用支出等財務流程,予以闡述。 第四章,就我國現行社會保險醫療給付之概況、財務收支情形、及給付結構、費用償 付等加以分析,并對實施現況提出檢討。 第五章,迎接全民健康何險時代所面臨的轉型難題,分別就政府角色的界定──福祉 與財政的兩難、醫療費用高漲之因應,老人、低收入戶與弱勢團轉的特別考量等各方 面加以討論,并兼及保險體制規劃之分合討論。 第六章結論,根據以上各章之分析,提出對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性原則,及執行策略上 的建議。期望本文所作分析與建議,對我國全民健保之實施,特別是財務規劃仍多所 裨益。
9

中國大陸社會保障體制下的醫療保險改革 / Reform in health insurance unde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李嬌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穩定的運作狀態,作全面性的有效管理,是立足於現代社會環境的必要條件。如何建立一個低風險、高水準的生活環境與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體制,是現代社會中急切而且必要的措施。 在各項社會保障體制下,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最大、內容最繁複,且攸關人民健康與生命最密切,世界各國均非常重視。中共在建政之初,醫療制度由國家包攬,由於缺乏成本概念,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許多醫藥資源浪費,使國家財政難以負擔。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醫療保險已不合時宜,因而於1998年正式將以往之醫療保險做全新的變革,由於中國大陸地大人多,各地在醫療改革上的重點及進度不一,且實行上都未臻完善,然改革目標卻是一致的。為配合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中共政府除於1998年頒訂醫療保險改革措施外,複於2000年推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與之配套,期能「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引入分擔機制;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引入競爭機制」。而於其醫療改革實施方式中,多處可見其參酌國外觀念與台灣全民健康保險之蹤影存在。 在連串的試點、擴充改革範圍的執行下,中國大陸一方面發展其既定之改革與配套措施,一方面也面臨許多執行上的瓶頸。然而無可否認的,隨著中國大陸加入WTO,外來醫療資源的進入,對中國大陸醫療相關產業與社會發展造成相當的刺激。中國大陸在躋身國際,走入全球化的腳步中,對於本身特殊條件造成的醫療改革缺點與障礙必須努力排除,否則其與世界的接軌,將因內部貧富不均等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社會不穩定而功虧一簣。本論文在對中國大陸醫療改革措施的肯定與鼓勵之同時,亦針對轉軌中的改革政策及執行缺失提出檢討。 關鍵辭: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醫療改革、全民健康保險 / Overall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indispensable to a nation to assure sound and secure operation. How to set up a low risk, high leve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the very essential for the society today. Under all sorts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medical insurance offers the largest coverage and most complicated contents. Such medical insur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s' health and assurance of lif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edical system was provided by the nation in package in the initial phase after it came into being. With lack in cost concept and unsound managerial systems, they have undergone critical waste in medical resources, leading to heavy burden to the nation. Afte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aunched the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y, the economic systems have been restructured. The previou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under planned economy no longer oriented itself to the trends. In 1998, therefore, it launched an overall reform. With vast territories and huge number of population, the medical reforms have been launched in varied highlights and paces, not satisfactorily though they have all aimed at the same objectives. The PRC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medical reform in 1998 and further worked out the supporting package for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2000 in an effort to "bring in sharing instrument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reform and bring in competition instrument in the medical &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the medical reform, foreign concepts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launched in Taiwan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seen. In the series of tests and expansion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launched the established reform policies on the one hand and run into significant bottlenecks on the other. Undeniably, anyway, with foreign medical resources pouring in in the wake of the WTO admission, the business lines and society in China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stimulation. In the pace of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the global village, China must try by all means to remove the stumbling blocks on the way of medical reform otherwise the significant gaps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such social problems must ruin the entire effort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assessment on the shortcoming China has undergone in enforcement of the policies while approving the praiseworthy performance in the medical reform.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medical insurance, medical reform,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10

公共政策對勞動市場衝擊之實證分析 / THE IMPACTS OF PUBLIC POLICIES ON THE LABOR MARKET: AN EMPIRICAL ANALYSIS

林彥伶, Lin,Ye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許多公共政策的的實施雖以提升社會福利為出發點, 但往往造成了扭曲 勞動市場的現象。為了瞭解實施公共政策對勞動市場會產生多大的衝擊, 在 本論文中, 我們以台灣為對象, 分別探討兩項公共政策對勞動市場的效果。首 先我們探討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實施對勞動市場均衡工資與工時的影響。台 灣自1995年起推行全民健保, 以透過收取健保費的方式來籌措經費。但由於 員工及雇主所負擔的健保費為員工薪資的比例, 如同對員工課徵了一筆薪資 稅, 加上健保費與健保福利兩者在制度中並沒有任何關聯, 因此, 在這樣的機制之下, 我們認為全民健保的實施對勞動市場將可能形成負面衝擊。我們的 實證結果發現, 全民健保的實施的確會使勞動市場均衡工時下降, 但對均衡 工資率的效果則不顯著。其次, 本論文探討勞動保護法令的實施對勞動市場 流動的影響。台灣於1984年實施勞動基準法。由於勞基法是台灣第一套全面 性的勞動法規, 在勞基法實施後, 勞工在就業上受到許多保障, 但相對的, 卻提高了雇主的解雇成本。雇主很可能為了因應較高的解雇成本而減少解雇數 量, 且在雇用新進員工時也變得相對保守, 使勞動市場的流動將會因此降低, 進而可能造成生產力下降等的社會成本。我們的實證結果顯示, 勞基法的實 施會使勞動市場流動下降。而且, 當勞動檢查越嚴格時, 勞動市場流動亦下 降得更嚴重。 /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most labor market policies is to enhance social welfare of a specific group of individuals and sustain a fair social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labor market may be distor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public policies. In this thesis we examine the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two public policies in Taiwan. Firstly, w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on the labor market.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s financed by premiums, which are proportional to an employee's salary. These premiums may introduce distortions to the labor market. Based on repeated cross-sections of individual data we find that, on average, private sector employees' work hours declined relative to their public sector counterparts, while their relative wage rates were almost unchang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econdly, we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employment protection legislation on the rates of worker flows, job reallocation, and churning flows. Our study’s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takes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experiment created by Taiwan's enactment of Labor Standards Law, which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the costs of firing an employee, in 1984 and the subsequent measures of the law’s enforcement. Moreover, our identification also exploits the fact that in Taiwan the stringency of Labor Standards Law’s provisions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law's enforcement vary with establishment size.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monthly data at the establishment level for the period 1983–1995. We find that Taiwan’s Labor Standards Law and its enforcement measures dampen worker and job turnover rates for medium-sized and large establishments, and the dampening effects vary with establishment size.

Page generated in 0.03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