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環境教育設施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為例 /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nviro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Take the Insecturium in Taipei Zoo for Example

環境教育隨全球化趨勢已成各國教育目標,動物園具可執行教育課程的自然場域及專業設施,應可善盡環境教育設施角色,呈現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就學校教學而言,動物園如能發揮環境教育功能,將成為戶外環境教育有效的教學資源,使參訪者能提升環境知識或環境態度。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童使用動物園昆蟲館設施時的使用狀況,及在環境知識與環境態度上的學習成效,進而探討學童背景變項及使用狀況不同時,是否造成其環境教育學習成效的差異;最後提出對動物園設施規劃及環境教育方案的建議,俾提供園方未來參考。
本研究方法分為二部份:一、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樣參加臺北市立動物園校外教學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共1200位為研究對象,施以問卷調查,以瞭解其在昆蟲館的使用成效率、使用滿意度、環境知識成效、環境態度成效及個人背景資料。二、立意取樣三位隨行志工進行半結構訪談,以了解其對昆蟲館設施的意見及建議。在資料分析上,主要採用了描述性分析、次數百分比統計、t檢定、Cochran Q考驗及ANOVA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研究發現,臺北市立動物園之參訪遊客普及度高及具重複參訪之特質;且昆蟲館使用成效率高的環境教育設施具有內容生活化、展示媒體多元化、展示媒體功能與活體互補、設立位置明顯及展示手法具互動性之特質。而使用成效率低的設施則導因於展示媒體變化少、展示手法缺乏互動性、輔助說明不足、位置不佳的狀況。
此外,位於昆蟲館遊客動線前端展示區設施較後端設施有較高使
用成效率,顯示遊客閱聽量有限。使用狀況部分,昆蟲館內60.83%
的環境教育設施具使用成效,居住地區造成使用成效率差異,且使用
成效率隨來園次數遞增。學童之使用滿意度為正向的「滿意」,隨來園次數遞增,惟使用滿意度因環境教育構面不足呈現邊際效應。學習成效部分,設施的使用成效率越高,學童對該設施欲傳遞的環境教育知識學習成效越佳。另學童環境知識答題正確率高,居住地區造成環境知識學習成效差異,來園次數越多的學童,其環境知識的學習成效亦越佳。學童環境態度為正向的「同意」,且學童來園次數與環境態度得分成正比,然因環境教育構面不足有造成環境態度得分呈現邊際效應。另使用狀況與學習成效關連部分,使用成效率及滿意度越高的學童,在環境知識及環境態度上有較佳的學習效果。
研究者針對前揭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環境教育設施首
應提升使用成效率,以促進學習成效,進而發展完整環境教育構
面,避免使用滿意度及學習成效的邊際效應;且臺北市立動物園
具發展環境教育之利基,建議以昆蟲館為全園啟動點,策略地持
續發展其他適合館區。
此外,昆蟲館環境教育設施應朝向內容生活化、展示媒體多元、展示媒體功能與活體互補及展示手法互動化的方向設計;並應避免大量平面輸出、過多文字內容,並加強輔助說明並注意損壞率及置放地點。另因遊客閱聽量有限,建議先行估算期待的使用成效率,俾有效規劃環境教育設施空間用途,並建議延伸設施內容的環境教育構面及指標,以提升遊客使用成效率、使用滿意度及環境態度成效,並可避免邊際效應。
就參訪者部分,學童居住地區影響其使用成效率及學習成效,建議園方應考量較不利學習的地區的學童,輔以行前說明或補充資料。另因遊客重複來園特性,建議可縮短昆蟲館展示更換期至半年或每季,並擴增短期展示空間。未來並可將館內設施納入學習單內容或作為志工導覽時的駐站教具,以增進遊客使用動機及次數,進而增加環境教育學習成效。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20252
Creators徐玉齡, Hsu,Yu-L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