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90年代台灣男同志小說隱/現主題研究

90年代為台灣同志小說興起的年代,不僅數量大增亦是各類文學獎的常客,也帶動起研究的風潮。在研究上已有女同志小說、同志小說主體的探討,因此本文以男同志小說為研究的題材,並聚焦在與同志密切相關的隱/現主題上,探究90年代台灣男同志小說隱/現主題的表現與形塑的觀點。

本文首先闡述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為論文建立起架構。次章討論90年代男同志小說興起的背景與內容特色,以期對研究主題有基本的認識與評論。第三章則從小說中同志的身分認同進行論述,分析自我身分從懷疑、壓抑、衝突、抗拒以致到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亦開始浮現隱/現的問題。主角慢慢從隱藏同志取同的一方,向承認、肯定、現身的一方邁進。確認同志認同後,論文第四章接續以「衣櫃」作為切入點,論述同志性向的偽裝與暴現,當同志性向確認後,仍不可避免的進入衣櫃,隱藏、偽裝性向,以免遭受異性戀體制的壓迫與污名;尤其在面對家庭時,更是男同志無法跨越的鴻溝。處於不利主角的社會環境中,小說常採用若隱若現的手法,將同志情慾低調、選擇性的現身,以爭取愛情的到來。接下來則以走出衣櫃為題,討論主角現身的對象與方式,理解出櫃的各種情形。從上的分析,可發覺異性戀體制對於男同志的干預與監控,無論是認同的歷程或性向的偽裝/暴現,背後皆有異性戀體制運作的影子。第五章則探討小說的寫作手法,探究小說家的寫作技巧如何凸顯隱/現主題,表達出作者的書寫用意。第六章結論提出:小說家在書寫隱/現主題時,紛紛以「異性戀體制」為假想敵,雖可藉由對抗、反叛、逃脫或受害等情節,而達到鬆動「異性戀體制」的根基,但仍不免繼續維持二元對立的框架。因此,期待未來創作能跳脫「異性戀體制」的陰影,直書男同志的愛情故事,而有去櫃化的文本。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9120011
Creators簡安得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