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清朝前期漢人在蒙古的經濟活動 / The Ecnomic Activities of Han People during the Pre-Chin asty in Mongolia

蒙古與中國因為擁有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生產方式,所以生產型態也有所
差 。位於北方,以遊牧為生產型態的蒙古,受限於自然條件與生產方式
,對植物性糧食以及生活日用品、生產工具等相當匱乏,必須從南方農業
民族取得這些必需品,所以自古蒙漢關係的發展與變化也與就經濟密不可
分。清朝統一蒙古各部與中國之後,蒙古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市場合而為
一,蒙漢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由於蒙古與中國的戰爭完全停歇,沒有戰
爭的壓力,漢人開始一改以前的消極被動態勢,不再只安於等待蒙人到京
師或邊口上互市的交換形式,開始積極主動到蒙古地區從事經濟活動。在
農墾上漢人不斷地漢地湧入蒙古,在蒙古定居、耕種,甚至在蒙古形成農
業專區。在商業方面,大量的漢商隨著軍前貿易、隨軍貿易的發展,開始
在蒙古從事商業活動。隨著商業活動的快速發展,漢商很快就在蒙古取得
的優勢,進而帶動了漢人在蒙古的手工業和資源開發不斷地進行與發展,
漢人在蒙古的經濟實力越來越龐大,對蒙古的社會、經濟都開始產生影響
。漢人以其強勢的經濟力量,開始主導蒙古地區經濟的發展動向。隨著漢
人在蒙古經濟勢力的擴張,使得蒙人的經濟利益遭受侵害。經濟利益的爭
奪,使蒙漢關係漸趨緊張,蒙漢衝突、對立的情勢隨之升高。本文即由清
朝統治政策以及當時蒙漢社會狀況談起,然後逐一探討漢人在蒙古的農業
、商業、手工業、資源開發等經濟活動的發展情形。在結構上除了緒論、
結論外,共分為四章。第一章「清朝統治下的蒙古與漢地」,主要是敘述
清朝治蒙、治漢政策以及蒙漢社會經濟不同的發展狀況與生活需求,以點
出漢人在蒙古地區發展的動力與時代背景。第二章「漢族在蒙古的農業活
動」以及第三章「漢族在蒙古的工商業活動」則分別探討漢人在蒙古地區
從事經濟活動的兩大主力--農業與商業,包括其活動內容、方式及發展過
程、影響等整體情形。第四章「漢族在蒙古的經濟網」則是以漢人在蒙古
經濟活動的發展重心地區為架構、台站交通為基礎的商路以及商業城鎮與
農墾區結合而形成的經濟大重鎮。最後則以論述經濟重鎮的特殊經濟型態
、文化風情以及清朝對這些地區所採取的盟旗、廳縣並存的雙套管理方式
為總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914
Creators吳秀瓊, Wu, Shiou Chiu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