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雞籠中元祭--儀式、文化與記憶 / Goast festival in Keelung--ritual, culture and memory

從清代開始,基隆就有著興盛的普渡風氣。雖然歷經政權的特換與社會環境的變遷,一百多年來,基隆的普渡習俗一直都極為盛行。這當中,「雞絕中元祭」的「字姓輪值」制度是一個關鍵性的文化機制。這一制度的存在,使「雞籠中元祭」得以年年舉行,歷久不衰,並成為負載著豐富歷史與文化意義的象徵。
基隆的「中元祭」是一個擁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的傳統儀式,它之所能在現代社會中存在,是因為它不只是一種「傳統」的儀式。由於儀式所具有高度的象徵性,以及儀式舉行過程中所具有的自由表演與詮釋的空間,使它不僅是一種現時文化的書寫與體現,也是人們實現意圖、尋求滿足的實踐場合,在文化變遷過程中扮演媒介的角色。
農曆七月期間,基隆的各種群體都會舉行自己的普渡。當一群人共同舉行儀式時,這一行動本身即創造了一個人們認知的對象--群體;而經由儀式的象徵性與人們在儀式中所經歷的經驗,集體記憶被建構出來,成為群體存在的內涵。每一次的儀式都是一次創造,每一次的行動都使群體的存在獲得更新與確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766
Creators陳緯華, Chen, Wei-Hw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