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俄漢諺語之對比研究:語言層面與文化意涵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導言,包含研究動機、方法及限制。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本論文在討論含動物詞彙知俄漢諺語對比時與許多學科相關:要研究諺語勢必會討論到諺語之相關研究;分析不同動物反映在諺語上之原因,就必須透過跨文化語言學、國情語言學及文化語言學的幫忙來探討;要找出俄漢諺語的異同則脫離不了對比語言學。本章分為三節,將分述跨文化語言學、國情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對比語言學及諺語相關之研究五種學科進行討論。

  第三章俄漢諺語之來源:俄、漢語諺語雖多為民間創作,以口語流傳,出自於何人之口大都無從考查,但從其語義,大致仍可判斷具體來源。了解諺語的來源,不但能對諺語的意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能減少誤用的機會。然而這些可以考據的來源也會因為民族中文化、風俗、歷史等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諺語是民族文化的寶藏,蘊藏了人民無數的經驗和智慧。流傳至今的諺語,不但表示所含經驗的豐富,也表現了諺語的不朽。可以說,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諺語,越能證明它的價值。不同的民族,因為本身的生活習慣、歷史環境、自然環境、文化背景、風俗民情、語言結構等因素的不同,而對諺語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章的目的在討論俄、漢諺語來源的異同,並將兩者做一比較。

  第四章俄漢諺語結構之對比:諺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除了寓意深遠以外,就在於它結構短小精煉,以簡短的語句來表現一個思想,在平凡的字彙和句子裡蘊藏著多層的意義。因此,了解諺語的結構,不但可以得知一種語言結構的特點,更有助於對諺語的意義及修辭手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從語音來看,部分諺語遇有押韻的特點,便於記憶,並充分表現韻律感;從句法來看,俄漢語隸屬於不同語系,在句法表現上就更具自身獨特的語言特色;從修辭來看,諺語中使用了許多不同的修辭手段,豐富了諺語所蘊含的意義。在本章中,將從語音、句法及修辭三方面來探討俄漢諺語的特點,並比較俄漢諺語在結構上的異同。

  第五章含動物詞彙俄漢諺語之文化意涵:無論是跨文化交際學、國情語言學或文化語言學,都在強調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而不同生活習慣、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所產生的民族文化,反映在諺語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動物與人的關係最為親近,在各民族的語言中動物詞彙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反映在諺語中的例子也處處可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同一種動物進入語言之後也會產生相同或相異的情感色彩及評價。在本章中,首先將說明文化與諺語之間的關係,並將動物分為蟲類、魚類、鳥類、獸類、家畜類及神話類動物六種,分析俄漢語動物詞彙之意涵後,再分別探討各種動物如何表現在諺語中,及反映在俄、漢語諺語中的文化意涵為何,並予以分析及對比,找出其異同。

  第六章結語共分為總結、預期之學術貢獻與建議三節。
透過上述各章節的理論以及分析俄、漢語中含動物詞彙之諺語,可以了解文化與語言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以外,並給予在學習俄語時輔以俄羅斯民族文化之建議。俄語教師可以透過講述各動物性諺語中所包含的文化意涵,來提高俄語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上的興趣,並使其學習俄語諺語正確的理解及翻譯。

本論文學術研究之貢獻分理論角度及實務角度兩方面:
(一)理論角度
  俄語諺語理論在國內及大陸俄語界的相關研究並不多,本研究藉由現有之俄國及中國俄語學術界對俄語諺語的研究,從眾多理論中整理出一套較為合適的理論架構,並藉由資料的分析來驗證本論文研究架構之可行性,或許可以提供對此相關議題有興趣之學者作為往後研究參考之用。
  而本研究另闢蹊徑,著重在對含動物詞彙之俄漢語諺語研究的差異,進而探討文化在語言中的反映,並找出在俄漢語中不同動物的文化形象。本論文雖為此類研究初步的探索性議題,但也不啻為此方向研究的敲門磚,或許可以提供往後想在此相關議題上做進一步研究的學者另一層的思維。

(二)實務角度
  俄語學習者習得俄語之語言結構後,雖然能以俄語與俄國人溝通,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卻常因文化上的差異而有認知上的不同,甚至因為兩國的文化背景差異而使交際產生障礙。本研究在實務上提供俄語學習者對俄語諺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提供俄語諺語適當的翻譯,但盼以筆者棉薄之力為往後在俄語學習及俄語教學上提供參考及幫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554007
Creators陳雅芳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