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8
  • 1
  • 1
  • Tagged with
  • 10
  • 10
  • 5
  • 4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蒙古諺語之研究

蔡明興, CAI,MING-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諺語是口頭上廣泛流傳的一種現成而固定的句子。文心雕龍書記篇云:「文辭鄙俚莫 過於諺」。諺語基本上是根植於口語,用辭一般比較平易,故具有簡潔生動、通俗易 懂的特點。 蒙古諺語,浩如煙海,然見諸於書面文獻者,十分零散,而彙集成冊者,亦不多見。 故於蒐集資料之時,遭遇到不少困難。集成專書者,如內蒙古語言文學歷史研究所圖 書室所藏的:諺海 (諸種譬喻之海)( )、( )、諺語集( )、民間諺語( ):外蒙出版的專書則僅有 ( 1966)一書。這一點是撰寫本篇論文時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幸而有機會赴日 ,得地利之便,及友人之協助,否則是連下筆者不可能的。 本篇論文擬以現在常用的蒙古諺為主,尤其是與動物有關的諺語,從語言方面,來分 析蒙古諺語,並試著解釋其文化意義。 蒙古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諺語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而自成一格,其中以 有關動物的諺語,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最引人注目,也最易於突顯其特色。此乃 本篇論文之所以選擇許多這一部分諺語的原因。 限於學力,本篇論文只能算是習作,只希望能達到簡單介紹現代蒙古諺語之目的。
2

中. 韓諺語初探

洪董植, HONG, DONG-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中國當代「對偶熟語」之韻律研究

李大燮, Lee, Dae-Seob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的對象為俗文學領域當中的「熟語」。參與創作熟語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其創作人以民眾為主。雖然一般民眾教育程度比較低,但是他們卻都會欣賞韻律,並作韻律豐富的熟語。因為享受韻律之美的能力不是習得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只是文人會把這種自然發生的韻律定型化;而教育程度較低的一般民眾只能依靠天生的感覺。本研究從較寬鬆的標準探討了民眾所運用的各種韻律手法。本研究的幾點主要看法如下: 一、可以從「對稱結構」探索韻律。 「對稱結構」(symmetrical structure) 指,一句的韻律現象分佈為其另一句韻律現象分佈的鏡射,用英文字母表示其結構如「ABCD,DCBA」。 二、可以從「三角韻律」探索韻律。 「三角結構韻律」所造成的韻律效果,即誦讀以「三角韻律」構成的對偶熟語時,我們可以感覺到三個字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這種時間間隔形成特殊的韻律感──當句中的二字相諧形成比較「短促」的節奏,而跨句的二字形成比較「緩慢」的節奏,這「短促」節奏與「緩慢」節奏的配合形成「三角韻律」特有的韻律感。 三、能藉心理學的記憶理論(「初始效應」及「新近效應」)以肯定熟語的句首及句尾的韻律效果大於句中。 四、可以從寬鬆的標準探索熟語的韻律。 參與創作熟語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一般民眾可能對韻律手法的瞭解不一。因此,本研究從「不完全的韻律現象」探討了「頭韻現象」、「雙聲分佈」、「押韻」、「對稱的韻母相諧」、「疊韻分佈」及「輔音韻」當中舌根鼻音與舌尖鼻音相諧的現象。 五、關照多方面的韻律要素以探索熟語之韻律。 在本研究中為了探索民間熟語特有的韻律表現方式,從韻母的「開合、洪細」分佈及「兒化韻」的運用解析了韻律表現。 六、可由兩句中技巧的相應探索韻律效果。 筆者認為亦能從兩句中技巧的重複中產生韻律感,比如:在本研究中,雙聲疊韻的對稱分佈、疊字的對稱分佈、當句反覆等即是。 關鍵詞:俗文學、熟語、諺語、俗語、俗諺、
4

《古謠諺》中諺語的研究

熊仙如, XIONG, XIAN-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俗文學的研究雖已日漸受到重視,然而諺語仍是民俗研究中未被注意的範疇。無 論就歷史文化的累積或社會生活的反映來說,諺語都值得我們去做更深入的探究。因 此本論文便以清人杜文瀾所輯之《古謠諺》一書為素材,針對其中的「諺語」部分加 以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廿一節,都十萬餘言。由內容、形式兩大主線分別進行,期透過分類說 明見其大要,並嘗試藉著古今諺語之異同來探討其發展演變之脈胳: 第一章導論。旨在給予諺語一明確之界說,明其定義、淵源及特質,並對作者其人、 其書做一概略之介紹;第二章內容的分類。旨在對書中之諺語做一內容上的分類整理 與比較解析;第三章形式結構與修辭手法之分析。重點在探討諺語形式結構上的特點 以及修辭手法上的表現特色;第四章發展與變化。著重於探討諺語之所以發展演變的 原因與方向;第五章結語。針對《古謠諺》中之《古謠諺》一書做綜合性檢討,並對 未來研究之路做一前瞻。 經過上述各章之分析、整理與比較結果,得知以下幾點結論:一、古、今諺語無論在 內容上或形式上都已有了或多或少之變化,不復原來面貌;二、《古謠諺》中所收集 之諺語堪稱博雜,整理、記錄保存之功亦不多讓,然因主客觀因素限制,缺漏在所不 免;三、基本上書面諺語與口頭諺語已有差距,而後者之搜錄恰為杜著之不足處;四 、諺語反映之層面相當廣泛,內容亦多采多姿,其經驗性、智慧性與文化傳承性均與 其他俗文學不相上下,值得再做搜集開發與研究。
5

俄漢諺語之對比研究:語言層面與文化意涵

陳雅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導言,包含研究動機、方法及限制。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本論文在討論含動物詞彙知俄漢諺語對比時與許多學科相關:要研究諺語勢必會討論到諺語之相關研究;分析不同動物反映在諺語上之原因,就必須透過跨文化語言學、國情語言學及文化語言學的幫忙來探討;要找出俄漢諺語的異同則脫離不了對比語言學。本章分為三節,將分述跨文化語言學、國情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對比語言學及諺語相關之研究五種學科進行討論。   第三章俄漢諺語之來源:俄、漢語諺語雖多為民間創作,以口語流傳,出自於何人之口大都無從考查,但從其語義,大致仍可判斷具體來源。了解諺語的來源,不但能對諺語的意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能減少誤用的機會。然而這些可以考據的來源也會因為民族中文化、風俗、歷史等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諺語是民族文化的寶藏,蘊藏了人民無數的經驗和智慧。流傳至今的諺語,不但表示所含經驗的豐富,也表現了諺語的不朽。可以說,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諺語,越能證明它的價值。不同的民族,因為本身的生活習慣、歷史環境、自然環境、文化背景、風俗民情、語言結構等因素的不同,而對諺語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章的目的在討論俄、漢諺語來源的異同,並將兩者做一比較。   第四章俄漢諺語結構之對比:諺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除了寓意深遠以外,就在於它結構短小精煉,以簡短的語句來表現一個思想,在平凡的字彙和句子裡蘊藏著多層的意義。因此,了解諺語的結構,不但可以得知一種語言結構的特點,更有助於對諺語的意義及修辭手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從語音來看,部分諺語遇有押韻的特點,便於記憶,並充分表現韻律感;從句法來看,俄漢語隸屬於不同語系,在句法表現上就更具自身獨特的語言特色;從修辭來看,諺語中使用了許多不同的修辭手段,豐富了諺語所蘊含的意義。在本章中,將從語音、句法及修辭三方面來探討俄漢諺語的特點,並比較俄漢諺語在結構上的異同。   第五章含動物詞彙俄漢諺語之文化意涵:無論是跨文化交際學、國情語言學或文化語言學,都在強調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而不同生活習慣、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所產生的民族文化,反映在諺語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動物與人的關係最為親近,在各民族的語言中動物詞彙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反映在諺語中的例子也處處可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同一種動物進入語言之後也會產生相同或相異的情感色彩及評價。在本章中,首先將說明文化與諺語之間的關係,並將動物分為蟲類、魚類、鳥類、獸類、家畜類及神話類動物六種,分析俄漢語動物詞彙之意涵後,再分別探討各種動物如何表現在諺語中,及反映在俄、漢語諺語中的文化意涵為何,並予以分析及對比,找出其異同。   第六章結語共分為總結、預期之學術貢獻與建議三節。 透過上述各章節的理論以及分析俄、漢語中含動物詞彙之諺語,可以了解文化與語言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以外,並給予在學習俄語時輔以俄羅斯民族文化之建議。俄語教師可以透過講述各動物性諺語中所包含的文化意涵,來提高俄語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上的興趣,並使其學習俄語諺語正確的理解及翻譯。 本論文學術研究之貢獻分理論角度及實務角度兩方面: (一)理論角度   俄語諺語理論在國內及大陸俄語界的相關研究並不多,本研究藉由現有之俄國及中國俄語學術界對俄語諺語的研究,從眾多理論中整理出一套較為合適的理論架構,並藉由資料的分析來驗證本論文研究架構之可行性,或許可以提供對此相關議題有興趣之學者作為往後研究參考之用。   而本研究另闢蹊徑,著重在對含動物詞彙之俄漢語諺語研究的差異,進而探討文化在語言中的反映,並找出在俄漢語中不同動物的文化形象。本論文雖為此類研究初步的探索性議題,但也不啻為此方向研究的敲門磚,或許可以提供往後想在此相關議題上做進一步研究的學者另一層的思維。 (二)實務角度   俄語學習者習得俄語之語言結構後,雖然能以俄語與俄國人溝通,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卻常因文化上的差異而有認知上的不同,甚至因為兩國的文化背景差異而使交際產生障礙。本研究在實務上提供俄語學習者對俄語諺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提供俄語諺語適當的翻譯,但盼以筆者棉薄之力為往後在俄語學習及俄語教學上提供參考及幫助。
6

客家動物諺語的隱喻表現 / Metaphor in Hakka Animal Proverbs

徐韶君, Hsu, Shao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類如何傳達訊息?如何感知世界?人類認知概念從語言形式上看到概念隱喻,看到的不只是語言現象,是概念之間的互動,諺語即為隱喻現象豐富的語言形式之一。人類面對隱喻表現時,透過隱喻機制運作,以及文化背景影響,產生概念隱喻,利於人們理解,因而有諺語的形成。 Lakoff & Turner (1989) 提及人類與動物在物種階層上是密切的。本論文將以動物為取材,透過觀察客家動物諺語之隱喻表現,探究其中動物來源域和人類目標域間的互動。然而客家諺語中的動物隱喻是如何展現與客家文化的關係,藉由多源一義、一源多義的隱喻展現,以隱喻概念為基礎之分析,同時了解文化約制。進一步,以概念隱喻機制概述客家動物諺語在人類認知中如何運作,給予人類如何理解隱喻表現更完整的解釋。 / How do people communicate? In what way do we sense the world? Conceptual metaphor embedded in many language expressions are understood through conceptual correlations. Among the many language expressions, proverbs manifest a common kind of metaphor used in our daily life. Through uncovering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perated in the metaphor of proverbs, we understand not only the language but also cultural thoughts.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metaphor in Hakka animal proverbs. According to Lakoff &Turner (1989), humans and animals are highly related in species, both showing certain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Animal proverbs, often exhibiting animal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are used to carry certain social-pragmatic function of educating human being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animal proverbs, generaliz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animal source domains and the main themes of target doma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patterns of the many‐sources‐to‐a‐target and a‐source‐to‐many-targets relationships of these proverbs, the study has not only shown how people understand animal metaphor in mind but also demonstrated Hakka cultural specifics in animal metaphor.
7

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隱喻與轉喻之應用 / Classifier/Measure word proverbial expressions in Taiwanese Hakka: metaphor and metonymy

彭曉貞, Peng, Xiao 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應用隱喻與轉喻之理論觀點,探討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之認知語意機制如何運作。首先,根據Kövecses and Radden (1998)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所提出的轉喻理論,分析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的轉喻類型。接著,本論文分析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隱喻機制的運作,結果發現普遍而言,隱喻都是以轉喻為基礎。此外,本研究針對Radden (2003) 所提出以轉喻為基礎的隱喻之四種來源分類提出修正。 除了呈現認知語意機制,文化制約之世界普遍性及台灣客家文化之特殊性也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展現出來。最後,透過Lakoff and Turner (1989) 所提出的生命物種之大鏈隱喻,我們了解諺語所表達的最終概念是以人為中心,而且諺語通常帶有勸世的功能。簡言之,本論文藉由探討認知語意機制如何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運作,呈現人類認知過程以及展現台灣客家文化。 /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are operated in the classifiers and measure words in Taiwanese Hakka proverbial expressions, in particular metonym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idiomaticity,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 Since human conceptual system is fundamentally metaphorical in nature, classifiers, representing conceptu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world, are found to manifest metonymically and metaphorically. First, based on the metonymic relationships proposed by Kövecses and Radden (1998), cases involving metonymy are carefully spelled out. Then, cases involv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elaborated. The metaphors activated in these cases are generally grounded in metonymy, which evidences that metaphors generally have a metonymic basis (Radden 2003). Apart from displaying cognitive mechanisms, the classifier/measure word proverbial expressions in Taiwanese Hakka exhibit Taiwanese Hakka-specific cultural constraints and near universality in conceptual metaphors (Kövecses 2002). Cases which are more specific to Taiwanese Hakka are semantically more opaque whereas cases which are more near universal are semantically more transparent (Gibbs 1995).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GREAT CHAIN METAPHOR proposed by Lakoff and Turner (1989), we know that all the proverbial expressions are ultimately concerned about human beings. Moreover, proverbial expressions tend to carry pragmatic-social functions, conveying exhortations. In brief,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metonymy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pervasively found in classifier/measure word proverbial expressions in Taiwanese Hakka. Through unraveling the conceptu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classifiers and measure words in Taiwanese Hakka proverbial expressions, this study betters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cognition in general and Taiwanese Hakka culture in particular.
8

網路媒體的諺語變體形式

蔡君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學習俄語上常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遇到俄語詞彙的固定性時常常會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與不同而難以理解其詞彙所表達的意思,特別是諺語及俗語等.雖然諺語及俗語等本身已具有傳統的變體性及分類規則。 隨著電子網路媒體的發展及個人電腦的普及化,網路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溝通及交際媒體,並且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發生日益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收發郵件、瀏覽新聞、聊天,甚至可以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作品,這一切都是通過網路語言來進行的.網路語言是一個新的語言載體,與書本報章雜誌等相比較,網路語言更為快捷、自由、及方便且具開放性、多樣性等,載體的變化往往會使得語言產生了變化,形成了社會語言的新變體.由於語言載體的不同,使得諺語的變體範圍擴大, 所以我們以在俄文網站上所搜集的諺語變體為研究對象,探討這些新的諺語變體的變體分類法則。
9

從語言文化學視角論俄羅斯飲食之民族特色(以普希金作品為例) /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 русских кулинарных пристрастий в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ом аспекте (На пример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А. С. Пушкина)

林柏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飲食除了作為人類維生的基本需求,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甚至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提升,飲食已由維生的基本需求與口腹之欲的滿足,更發展到社交、禮儀、養身、修心之美學境界。俄羅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隨著歷史的演進,飲食文化雖然不斷在變遷,也保存不少固有傳統。因此,本論文結合文化與語言的知識,從宏觀角度論述出俄羅斯民族之飲食美學觀。在文化面,本論文將介紹影響俄羅斯飲食文化之形成的地理條件和歷史發展。在語言方面,我們將飲食相關的俄語用語(諺語、俗語、成語、詞組等)與普希金作品有關飲食場景的部分討論,整理並歸納出俄羅斯飲食的民族特色。
10

《突厥語大辭典》中詩歌與諺語之研究-探討十一世紀突厥人的社會文化 / A Study on the Poems and Proverbs of "Divanu Lugat-it-Turk"

顏瑞宏, YEN, Rui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九世紀中葉,突厥人在中亞建立了喀喇汗王朝,此時中國與阿拉伯的勢力對中亞已不構成威脅,而波斯的薩曼王朝也逐漸沒落,使得突厥人崛起並掌控了中亞。   相對於政治上的強勢,突厥人在文化上是處於弱勢的。許多語言和風俗都受到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響而改變,所幸Kashgari Mahmut編寫了《突厥語大辭典》,保留了許多的突厥語和風俗習慣,因此這部書也就成為研究當時突厥人的語言和社會文化的重要典籍。   其中的詩歌和諺語是作者用來解釋字詞時所舉的例子,這些詩歌是傳統的突厥詩歌,諺語則是民族生活的智慧結晶,這兩者所記錄的當時突厥人的社會文化與思想是目前研究這個課題的第一手史料,可見其重要性。   本文對詩歌和諺語做了翻譯和分類,並且分析其中的涵意,再從分析所得的訊息來描繪出十一世紀突厥人的社會文化。

Page generated in 0.01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