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及其綜合研究

子弟書係清代北方俗曲之一種。此種曲藝,盛行於乾、嘉、道三代,至光、宣時始趨沒落。因其詞婉韻雅,故在當代藝壇上之地位極高。繆東霖陪京雜述曾推之為當時說書人之最上者,滿族人士,並尊之為「大道」,可見時人對此種曲藝敬愛之一斑。考其所以被稱為「子弟書」之原因,藝由其始創者、作者、演唱者、聽眾、皆以八旗子弟為主,且其演唱之儀式規矩,亦與其他曲藝不同。
此種曲藝之體製,實淵源於鼓詞,但無說白,至其唱詞,雖仍以七言為主,然可隨意增加襯字。
至其故事題材之來源,則以取材於我國明清兩代通俗小說及元明清三代傳寄與當時北京流行之散齣或京劇故事最多,然以描寫當時北京社會生活及風士人情為題材者,亦為數不少。子弟書之樂調,分為東調與西調兩種。東調又名東城調、東韻,音節如高腔。西調又名西城調,西韻,音節如崑曲。東調之詞,沈雄闊大,慷慨激昂,而西調之詞,類為才子佳人,紅情綠意之作。才子佳人,紅情綠意之作。
篇及結尾曲文,可考出作者之別號或書齋名者約有百餘種,其中較名者有羅松窗、韓小窗、鶴侶氏、芸窗四人。羅松窗、韓小窗二人係職業子弟書藝人,作品以取材於我國著名之小說或戲曲故事中,其情節關目之足動人者為主;鶴侶氏、芸窗二人則係業餘作家,其寫作子弟書旨在陶情自娛,故多取材於身邊瑣事,或借題抒懷。總觀此四人中,自以韓小窗在當時之地位最高,藝術成就亦最大,逛護國寺子弟書,曾稱之為「編書的開山大法師」,讚其作品「得三昧」。蓋韓氏乃東調代表作家,所作無不精妙,故流傳亦最為廣遠,且每被其他曲藝所改編演唱,故其地位,實遠超於同時各家之上。
子弟書影響清代其他曲藝甚大,當時如大鼓書、快書、石派書,甚至馬頭調、牌子曲等曲藝,其部份優秀之作品,亦多據子弟書名篇改篇而成。推其他曲藝之興起,輒促使子弟書趨於沒落。加以後期子弟書藝壇,自韓小窗故後,即後繼無人,復以唱腔千篇一律,作品乏善可陳,終於一蹶不振,從此失傳。
本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子弟書之題材來源,分為六章:
第一章取材於通俗小說之子弟書(上)
第二章取材於通俗小說之子弟書(下)
第三章取材於戲曲之子弟書(上)
第四章取材於戲曲之子弟書(下)
第五章取材於當時社會生活及風士人情之子弟書
第六章取材於吉慶及通俗故事或其他故事之子弟書
下編綜合研究,分為七章,各章之綱要如下:
第一章子弟書之名稱由來及其淵源考,敘述子弟書之名稱由來及有關子弟藝人演唱時
之儀式規矩,子弟書淵源於鼓詞之痕□及其體製與鼓詞之異同。
第二、三章子弟書之作家及其作品(上)(下)。
第四章子弟書之演變。
第五章子弟書之影響及其沒落。
第六章論「滿漢兼」及「鑲嵌」兩類子弟書。
第七章論近人所編之子弟書目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N000C127043
Creators陳錦釗, CHEN, JIN-ZHA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