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都市原住民之遷徙與回流

民國五十年代起,工業取代傳統農業生產,經濟大幅成長,加以原鄉謀生困難,原住民族從原鄉遷移到都市的人口也日漸增加。但是,隨著原住民族遷往與原鄉環境大不相同的都市生活時,便產生了許多例如就業、居住、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適應問題。而臺灣近年的經濟環境變遷,逐漸朝向國際化、自由化的腳步邁進,以及外勞政策的相繼實行,使得原住民族就業機會減少等等原因,更使得都市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的處境更為艱難。因此,都市原住民回流部落現象更為顯著。
本研究主要以「推拉理論」說明影響都市原住民移入都市和遷回原鄉的各項因素,並且以過去學者研究了解都市原住民的適應問題,其中包含「邊際人」的身分如何影響都市原住民的都市生活,以及利用「標籤理論」說明族人自身如何解讀社會上對原住民族的負面刻板印象,甚至是否為形成他們回流的原因之一。
因此,本研究經由上述分析與訪談調查,獲致下列結果:
一、過去學者研究結果多發現因為原鄉發展環境不佳,都市工作機會較多,都市生活品質良好,導致族人往都市遷移。雖然,現今的原住民族都市遷移因素仍是因為原鄉就業機會的不足,但是,也由於都市原住民多已經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教育水準,並且自我強化觀念的具備,也造成了都市適應問題相對減少。
二、都市原住民回流因素,主要是因為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亦即原鄉拉力是造成都市原住民回流的主要原因,這也與過去學者研究結果一致。另外,也由於現今交通與聯絡管道的普及,在都市生活中的族人仍與原鄉密切聯繫,因此不致於造成回鄉後的適應困難。
三、依據美國、澳洲、紐西蘭三國原住民族就業與經濟發展政策中「國族建構」的概念,創建一個適宜原住民族長期發展的環境,並且以「能力建構」的原則,強化原住民族發展能力與競爭能力,做為日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制定的主要思考方向。因此,以上述相關概念與原則對原住民族實際需求的就業與經濟發展、土地、教育、部落關懷等面向提出建議,期望對原住民族的未來生存有實際改善。
四、回流族人雖有都市生活經驗,但是對原鄉仍有相當程度的認同,因此在部落文化的傳承上,不遺餘力。再者,回流族人也以其實際都市生活經驗,改進族人觀念,鼓勵族人,強化自我發展能力,培養競爭力。

關鍵字:都市原住民、原住民族、適應問題、回流、遷徙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257026
Creators許雯錚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