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的發展

法律的世界就是一個包含權威法則、執行機構、與社會效應的複合整體。其中涵蓋許多規律人類行為的社會規範,這些規範形塑一個有秩序的社會,而這種秩序的象徵是強制性的、制度化的。所以要理解法律的發展,就必須分析該民族所處的社會情境及文化思維,因為法律發展賴以存在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源自於社會群體交往行為的特殊和社會集體意識的獨特,這些特殊性經過深厚的歷史沉澱,漸漸內化為民族的傳統。觀察台灣原住民法律發展的普遍現象,都是原有文化規範受到殖民政權介入而改變固有法律體系,被迫經歷一個學習、吸收外來法律文化,以及改造、揚棄既有法律文化的共同歷程。

面對外來勢力所導致的民族困境,並非只因經濟的邊陲化,更在於不同政權/統治者透過法律的手段,迫使台灣原住民社會的傳統文化價值瓦解。而泰雅族人的思想觀念、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也在短短五十年間受到近代化/日本化的介入而改變。台灣總督府的統治,使得泰雅族原來的法律生活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更新,但這樣的更新卻與法律秩序產生不協調,讓泰雅族人在適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同時,卻在經濟、政治與社會地位上處於一個邊陲位置。

泰雅族傳統習慣法規範體系是以gaga為中心,亦即包括道德規範和祭祀禁忌等的gaga就是泰雅族人藉以發揮法律功能的傳統。但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泰雅族部落的獨立生活受到破壞,原有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脅,使得泰雅族人共享的集體知識遭受改變,維繫原有社會運作之規範受到挑戰。泰雅族人對於秩序之維持與部落生活之運作的認知,在國家實定法與部落習慣法之間擺盪,統治者對泰雅族的控制越來越嚴,推行國家政策法令的措施越來越有力,制定法在泰雅族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習慣法在原有部落的作用逐漸減弱。殖民政權夾帶強大的國家武力介入,打破泰雅族人彼此社會關係的平衡,對習慣法規範的效力感到懷疑,從而揚棄原來的法律文化,改以國家實定法作為處理紛爭的依據,形成國家制定法與泰雅族習慣法的雙重調控泰雅族的社會生活。

從過去瞭解現在,並不是要尋找重複的歷史,也不是尋找絕對或相對的情境相似性,歷史,其實更接近情境的演練。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的發展,基本上就是在日本殖民力量的介入下,迫使泰雅族轉而接受近代主權國家資本主義的法律觀念與文化,對泰雅族而言,從部落習慣法到國家實定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可違逆的歷史進程。此外,本文透過對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發展的思考,使吾人得以在眾多經驗中,找尋一組對應的策略,對泰雅族習慣法發展的討論,將會提供台灣未來原住民族法制/治的可能進路。

關鍵字:泰雅族、習慣法、法律發展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82590082
Creators高文斌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