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1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的發展

高文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律的世界就是一個包含權威法則、執行機構、與社會效應的複合整體。其中涵蓋許多規律人類行為的社會規範,這些規範形塑一個有秩序的社會,而這種秩序的象徵是強制性的、制度化的。所以要理解法律的發展,就必須分析該民族所處的社會情境及文化思維,因為法律發展賴以存在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源自於社會群體交往行為的特殊和社會集體意識的獨特,這些特殊性經過深厚的歷史沉澱,漸漸內化為民族的傳統。觀察台灣原住民法律發展的普遍現象,都是原有文化規範受到殖民政權介入而改變固有法律體系,被迫經歷一個學習、吸收外來法律文化,以及改造、揚棄既有法律文化的共同歷程。 面對外來勢力所導致的民族困境,並非只因經濟的邊陲化,更在於不同政權/統治者透過法律的手段,迫使台灣原住民社會的傳統文化價值瓦解。而泰雅族人的思想觀念、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也在短短五十年間受到近代化/日本化的介入而改變。台灣總督府的統治,使得泰雅族原來的法律生活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更新,但這樣的更新卻與法律秩序產生不協調,讓泰雅族人在適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同時,卻在經濟、政治與社會地位上處於一個邊陲位置。 泰雅族傳統習慣法規範體系是以gaga為中心,亦即包括道德規範和祭祀禁忌等的gaga就是泰雅族人藉以發揮法律功能的傳統。但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泰雅族部落的獨立生活受到破壞,原有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脅,使得泰雅族人共享的集體知識遭受改變,維繫原有社會運作之規範受到挑戰。泰雅族人對於秩序之維持與部落生活之運作的認知,在國家實定法與部落習慣法之間擺盪,統治者對泰雅族的控制越來越嚴,推行國家政策法令的措施越來越有力,制定法在泰雅族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習慣法在原有部落的作用逐漸減弱。殖民政權夾帶強大的國家武力介入,打破泰雅族人彼此社會關係的平衡,對習慣法規範的效力感到懷疑,從而揚棄原來的法律文化,改以國家實定法作為處理紛爭的依據,形成國家制定法與泰雅族習慣法的雙重調控泰雅族的社會生活。 從過去瞭解現在,並不是要尋找重複的歷史,也不是尋找絕對或相對的情境相似性,歷史,其實更接近情境的演練。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的發展,基本上就是在日本殖民力量的介入下,迫使泰雅族轉而接受近代主權國家資本主義的法律觀念與文化,對泰雅族而言,從部落習慣法到國家實定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可違逆的歷史進程。此外,本文透過對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發展的思考,使吾人得以在眾多經驗中,找尋一組對應的策略,對泰雅族習慣法發展的討論,將會提供台灣未來原住民族法制/治的可能進路。 關鍵字:泰雅族、習慣法、法律發展
2

澳門控煙政策規劃評估研究

張曦雯 January 2010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3

雙邊投資協定徵收條款之研究---以台灣,韓國比較研究為中心 / A study on the expropriation clause in the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focu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

朴栽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雙邊投資協定」是「發展中國家」為積極引進外國資本,與「已開發國家」為有效保護本國投資者間之互惠保障機制。於1990年代以來,因跨國企業數擴大而增加投資活動,因此也擴大投資的規模,故而對投資規範之需求必要性愈來愈增加。「雙邊投資協定」作爲目前最通用的國際投資規範,最近全世界所簽訂之雙邊投資協定的數量為約2,700多個(約180個國家),惟由於世界上就雙邊投資協定内容還沒統一的形態,而且協定規定上缺乏具體性基準,針對協定内容,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見解往往相左。 其中「徵收條款」是理論解釋上最引起爭論的領域之一。不過迄今與徵收有關協定之實踐過程中,資本輸出國(已開發國家)和資本輸入國(發展中國家)間之理解有很大的差異,即在於絕對多數的雙邊投資協定中,對於徵收條款沒有判斷標準(如間接徵收)、補償標準(如赫爾規則)、補償額價格估價方式(如公平市場價格)之具體基準。 本論文基於雙邊投資協定之現行趨勢,想要研究雙邊投資協定的一般概念與徵收的相關具體内容,尤其為準備臺灣與韓國間簽訂雙邊投資協定的可能性,先觀察最近韓國、臺灣與各國所簽訂的雙邊投資協定之現況,其次則想要比較該協定的徵收條款,進一步嘗試關於未來臺、韓兩國之雙邊投資協定徵收條款之制定方向提出若干意見。

Page generated in 0.01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