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強化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之研究

隨著人類社會走向多極化和全球化,國際格局嚴重失衡,霸權主義繼續推行擴張政策,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持續不公正,南北差距拉大,文明衝突加劇,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失諧,導致恐怖主義猖獗、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武器擴散加劇和跨國犯罪增多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油然而生,而軍隊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不僅要以戰爭及其準備的方式維護傳統安全利益,也要以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方式加以應對。對此,各國紛紛提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方案和規劃,處理國內各類突發事件和危機,另根據各國的情況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實踐,且廣泛運用非戰爭軍事行動開展國際合作。
美國是率先將戰爭軍事行動寫入軍隊作戰任務的國家,其認為冷戰結束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機率只剩50%,而小規模的常規戰爭和「非戰爭」形態行動的可能性為100%,因此人道救援、救災搶險、撤僑、反恐、緝私、鎮壓暴亂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成為軍隊新職能、軍事競爭新領域和大國角逐新平臺,諸如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和2006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希臘和德國均動用近萬名的軍人參與安保,北約還派出軍艦和預警機協助。近年在國內外多次舉行的非傳統安全理論研討會上亦產生非戰爭軍事行動地位作用明顯上升之共識,其理論發展及其實踐創新,深刻反映了當代軍事力量建設運用的重要趨勢。
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因各國國情與地域而有所差異。如非洲較關切難民與種族屠殺等問題;東、南亞地區則著重恐怖主義、海盜、天災與傳染病等問題;北美則偏重恐怖主義與非法軍火、毒品走私等問題;日本則重視天然災害中震災與水災等問題;惟就中共而言,其腹地廣、人口眾、國際地位亦日益提升,鑑此,衍生出多種安全威脅,故其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則涵蓋搶險救災、國際維和、反恐維穩、奧運安保、國慶閱兵、緊急撤僑、聯外軍演及人道救援等,如何強化並有效執行業已成為中共當局值需關注之議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9981012
Creators何凱翔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