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主旨在於 : 從中央與地方政治權力關係變動的主軸來探
討台灣威權政體的轉型過程。在概念的界定上,早期( 1972 年前)或狹
義的中央與地方政治權力關係,主要係指涉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結盟關係
,後期( 1972 年後)或廣義的意涵,則主要係指涉中央政治勢力和地方
基層間的關係,其中,國民黨、反對運動及地方派系三者間的關係,乃是
著重焦點所在。至於分析架構的安排,首先,本文先敘述國民黨威權政體
形成的歷史背景,繼之分析國民黨威權政體的建構,包括國民黨威權政體的控制與支配,及其內在脆弱性。其次,本文將中央與地方政治權力關係的演變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 1949-1972 年, 主要劃分的依據在於 1972 年增額選舉的舉辦(象徵中央大門的開啟),分析焦點則是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依侍結盟的建立; 第二個時期是 1972-1986 年,主要劃分的依據在於民進黨的成立(象徵中央政治權力的分化),分析的焦點則是本土地方勢力(包括反對運動和地方派系)的向中央挺進,及其和外來政權之間的互動、激盪;第三個時期是 1986 年後,分析的焦點在於黨國體制的瓦解 -- 國民黨的轉化、國會的全面改選 -- 立法院的轉型及地方派系的變與不變 -- 政經結合體。再者,在分析的流程中,本文援引了兩
個貫穿上述三個時期的環境仲介變數:一是意識的發展,主要係指「大中國意識」和「台灣主體意識」彼此間的消長;二是選舉機制的發展,包括選舉角色和選舉層次的改變。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701 |
Creators | 劉明煌, Liu, Ming-huang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