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材與活動中的民主價值觀—「公民與道德」教材八十七年版之分析 / Democratic value in the civic educaiton teaching plan and exercise—1998「civic and morality」curriculum analysis

本人研究現行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的民主價值觀,是因為我國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的實施,為有意識的公民教育的一環,國家希望透過此一社會化過程,讓國中學生學習及獲取民主價值,此社會化過程影響學生成年後政治價值之取向及政治行為的模式。中學教育是一種「國民教育」,從民族意識、國家觀念的培養,乃至基本法律常識、政治過程、權利義務及自治能力的訓練,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成為服務社會的好國民。
基於國中公民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所負有的意義,本研究希望藉由對於現行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所做的民主價值觀分析,達到以下的目的:
1. 探討民主價值觀在正式課程的「公民與道德」科教材實施中,所呈現的意義與評價。
2. 探討民主價值觀在非正式課程的「公民與道德」科活動運作中,所呈現的意義與評價。
3. 本研究以國中公民教師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探討現行國中公民科教材編定及活動進行對學生民主價值觀念的影響程度。
4. 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教育當局改進的參考。
本研究對現行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進行民主價值觀分析時,適逢民國八十七學年度公民教材改版的時期,原本國中一至三年級均使用七十八年版一至六冊「公民與道德」的教材,改編為現行八十七年版適用於二至三年級使用的一至四冊「公民與道德」教材,並且在課程安排及教材編寫方面均較以往有很大的改變。教育部預計在九十年度計劃實施九年一貫的國民義務教育,教學科目調整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及綜合活動七大領域的整體化教學,現行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在教材編輯及活動設計上亦做了配合性的調整。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現行國中公民教材的編排內容十分強調民主信念、人民主權、公民責任感及法治運作的民主價值觀念,此結果說明公民教育藉由學校課程的社會化過程,強化學生民主、人權、責任及法治的概念使學生能早日成為身心發展均衡的健全公民,相較之下,現行國中公民教材的編排內容在政治參與及國家認同的民主價值觀念則有加強的必要,因為在民主社會的政治發展過程中,公民的參與行為及認同態度對於民主政治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在往後的教材修訂過程中能多加強公民在政治行為及國家認同觀念的課程內容。此外,在現行國民中學公民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則十分注重民主信念、公民責任感及政治參與的民主價值觀念,其次則為人民主權及法治運作的民主價值觀念,國家認同的觀念則有加強的必要。此結果說明現行國中公民活動的進行,可以培養學生對於民主運作程序、公民權利責任及政治參與態度的瞭解程度。藉由公民活動的順利推行,使學生能清楚明瞭身為現代公民應注重民主理念、公民責任及參與行為的重要性,其次,在活動進行中應強調人權及法治的觀念,特別是團體認同觀念的建立在公民活動中尤應重視。總之,民主信念的價值觀念在現行國中的公民教材及公民活動均十分強調及注重,而國家認同的價值觀念在現行國中的公民教材及公民活動中,則有應再加強的必要性。此外,學生在現行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教材方面、公民活動方面及教學方法方面均提出應改進的建議,提供教育當局作教育改革的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777
Creators鄧俐俐, Lily D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