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能源外交戰略之日本因素研究

本文從中日雙方能源安全環境出發,首先探討中共能源外交戰略的背景因素和佈局策略,接著從日本因素介入入中共實行戰略的過程,觀察日本所造成的影響,最後再以中共對於日本的政策回應探討雙方這一連串的互動過程,其所蘊藏的意涵為何,並探討雙方解決能源問題的思維與方式之可能形式。
1993年中國大陸由石油淨出口國轉為石油淨進口國起,原油進口依存度逐年快速增長,中共官方因此必須向外尋找更加穩定及更多樣化的供應管道,以因應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故為了維護本身的資源安全,「能源外交戰略」於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實施,這包含了對內的能源戰略以及對外的資源外交、軍事合作等兩方面行動。
日本長期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在2004年才被中國大陸超越),和中國大陸一樣對於海外時有著高度的依賴,甚至猶有過之(日本國內生產石油僅能供應總需求量0.2%),並且因為其經濟實力所支撐的外交能力和軍事能力,是中國大陸在亞洲當中經濟實力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因此日本對於中共在亞洲區域內能源外交的成敗影響能力,自然也就遠超過其他鄰國。於是日本基於能源地緣政治考量,在陸上管線和東海油氣田兩方面著手介入了中共能源外交戰略,造成了兩者的相互競爭,而中共用阻止日本「入常」和派遣艦隊巡邏和潛艇偵察的政策回應,對中日雙方帶來的是更進一步的矛盾。
雙方在1970年代曾有過短暫的石油合作先例,但在目前的權力結構以及難以克服的歷史恩怨等兩大難題影響下,雙方的競爭面大於合作面,這將不利於區域的和平穩定並反而增加整個區域維護能源安全成本的上升,故唯有雙方跳脫出成見,才能冷靜的共同解決能源問題,如此才符合區域整體利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2600071
Creators龔祥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