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產業內貿易、開放程度與貿易不均衡的決定因素-臺灣製造業的實證研究 / 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penness and Trade Imbalance–the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 Manufactures

本文從產業組織的觀點出發,強調廠商間之策略性互動、貿易政策及成本結構對產業內貿易、開放程度及貿易不均衡比例的影響。研究方法上,主要以Brander & Krugman(1983)、Dei(1990)與翁永和(1994)的模型,作為實證之理論基礎,並以1991年台灣與世界各國製造業的產業內貿易、開放程度及貿易不均衡比例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實證結果顯示:(1)產業內貿易(G-L指數):關稅障礙提高,明顯地使產業內貿易下降。而產業集中度及研發比例對產業內貿易都有顯著的正向關係。其他變數則多不顯著。(2)開放程度(進出口總值佔國內總需求的比例):關稅障礙提高,對開放程度有顯著正向關係。廠商家數、產品異質性及資本密集度別對開放程度有顯著的負向關係。其他變數則多不顯著。(3)貿易不均衡(淨出口值佔國內總需求的比例):對順差的產業而言,只有關稅障礙和廠商家數對其順差比例具解釋能力,表示關稅上升或廠商數減少會增加產業之順差比例。對逆差的產業而言,相對市場大小、關稅障礙及廠商家數對逆差比率具解釋能力,表示當外國相對本國市場擴大、關稅調降及廠商家數減少,會加深其貿易赤字。而對整體製造業來說,則相對外國市場擴大、成本競爭力下降及關稅障礙上升,會減少產業內貿易盈餘比例、增加貿易赤字比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349
Creators黃恩恩, Huang, En 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