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中亞外交政策之轉變:由地緣政治角度分析

論及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產出的因素,地緣政治一向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馬漢的海權論、肯楠的圍堵理論,乃至後冷戰時期布里辛斯基的歐亞大棋盤、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都是地緣政治學門裡獨到的見解。而地緣政治基本要素—空間、邊界、權力—的交互作用也已然內化於外交政策制訂中,深刻影響美國對外政策走向。冷戰後在缺乏明顯單一的敵對目標、本身又成為超級大國的情況下,美國面對的是更為複雜難測的國際局勢:區域衝突、文化糾葛、全球化進程與波折、世界經濟體系萎縮等等問題,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的功能也隨之彰顯。

本研究以911事件為轉捩點,觀察美國對中亞五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分析導致政策轉變的地緣因素與動機。本研究指出,中亞地區在蘇聯解體之後,政治局勢長期呈現真空狀態,基於能源安全的考量,中亞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吸引美國聚焦於此區的關鍵。輸油管道計畫提供政治框架讓美國影響力得以介入,而反恐作戰則正式讓美國勢力進駐此一政治真空帶。中亞五國位處具有重大地緣政治意義的心臟地帶,但獨立時間尚短,國內民主建制、經濟發展未臻完備,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與分離主義是導致此區紛擾不斷的主因。美國藉由反恐合作,對此區提撥大量經濟挹注與軍事協助,中亞五國的重要性在911事件之後陡升,美國也成為此區優勢領導者。簡言之,美國在911事件後更加強對區域穩定的關注,全面揚棄冷戰時代的圍堵思維,採取主動的先發制人戰略,企圖在中亞掌握政治、經濟主控權,鞏固國家安全與保障美國在此區的國家利益。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30291
Creators呂筱雲, Lu Hsiao-Yu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