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小布希政府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以伊拉克戰爭為例 /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Bush’s Administration:analyzing from the Iraq War

呂學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安全戰略」是美國國家政策的核心,在冷戰時期,面對蘇聯及其共產集團對美國安全的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態勢是「圍堵加嚇阻」。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家安全進入一個調整的時期。一方面,冷戰在全球層面的終結及其在區域安全引起的反應,動搖著40年來支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美國必須用新的理念來指導其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響及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展也給美國帶來了新的挑戰。 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前,美國國安機構就已開始研究在新環境下的國家安全戰略。從波斯灣戰爭及柯索沃危機,或是北約東擴,在在顯示出美國已將戰略重點放在遏制地區性挑戰及國際體系多極化的形成上。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後,小布希政府重新審視國際環境,強調本土防禦的安全政策。美國調整全球戰略的根本出發點是加強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反恐及安全則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目標。 由於911事件造成美國國內保守主義情緒的上升,促使小布希的安全觀趨向更保守方向發展,並提出以「政權更替」、「先制攻擊」、「單邊主義」及「絕對安全」等戰略為要點的「布希主義」(the Bush Doctrine),而「伊拉克戰爭」正是小布希政府貫徹上述安全戰略的試驗。然而,當美軍於2003年3月以海珊政權構成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為由出兵伊拉克,在歷經徹底搜索上述武器未果後,才發現小布希政府所聲稱之伊拉克威脅似為空穴來風,而伊拉克戰爭之正當性遭受到嚴厲抨擊。 2003年以前,國際各國普遍都還十分信任美國所作所為,然而,就在小布希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甚至盟友的反對,採取預防性戰爭的先制戰略的軍事行動,出兵攻擊伊拉克,美國單邊作為的反恐戰略證明不得人心,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伊拉克的重建過程障礙重重,國際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愈加猖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並未獲得有效抑制,加上美軍虐俘事件曝光等,使得美國國際地位嚴重受損。 本論文主要探討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特別是在美國遭逢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面對國家安全情勢的巨變,安全威脅的增加,以及不確定因素提高而所提出的安全戰略的調整特點,並以伊拉克戰爭作為個案研究,小布希在採取單邊行動、先制攻擊、政權更替等戰略作為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對國際關係及美國在國際體系的領導地位造成之影響。
2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中亞外交政策之轉變:由地緣政治角度分析

呂筱雲, Lu Hsiao-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及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產出的因素,地緣政治一向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馬漢的海權論、肯楠的圍堵理論,乃至後冷戰時期布里辛斯基的歐亞大棋盤、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都是地緣政治學門裡獨到的見解。而地緣政治基本要素—空間、邊界、權力—的交互作用也已然內化於外交政策制訂中,深刻影響美國對外政策走向。冷戰後在缺乏明顯單一的敵對目標、本身又成為超級大國的情況下,美國面對的是更為複雜難測的國際局勢:區域衝突、文化糾葛、全球化進程與波折、世界經濟體系萎縮等等問題,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的功能也隨之彰顯。 本研究以911事件為轉捩點,觀察美國對中亞五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分析導致政策轉變的地緣因素與動機。本研究指出,中亞地區在蘇聯解體之後,政治局勢長期呈現真空狀態,基於能源安全的考量,中亞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吸引美國聚焦於此區的關鍵。輸油管道計畫提供政治框架讓美國影響力得以介入,而反恐作戰則正式讓美國勢力進駐此一政治真空帶。中亞五國位處具有重大地緣政治意義的心臟地帶,但獨立時間尚短,國內民主建制、經濟發展未臻完備,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與分離主義是導致此區紛擾不斷的主因。美國藉由反恐合作,對此區提撥大量經濟挹注與軍事協助,中亞五國的重要性在911事件之後陡升,美國也成為此區優勢領導者。簡言之,美國在911事件後更加強對區域穩定的關注,全面揚棄冷戰時代的圍堵思維,採取主動的先發制人戰略,企圖在中亞掌握政治、經濟主控權,鞏固國家安全與保障美國在此區的國家利益。

Page generated in 0.027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