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新聞寫作連貫性之研究 / Coherence and Cohesion in News-Writing:An Exploratory Study

一篇好的新聞寫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清楚的主題,文意必須通順且連貫。而新聞寫作中的主題該如何凸顯,讀者閱讀新聞時連貫通順的感覺又從何而來,即是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中的「連貫性」理論所探討的現象,也是本研究有興趣探索的主題。
本研究中所謂的「新聞寫作的連貫性」,可以界定為「新聞文本中的句子、段落、字詞是如何連貫成一篇有意義的文章,以及新聞中的結構與意義之間是如何銜接和組織,產生連貫通順的感覺」。而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即是探討新聞寫作中連貫性的特性,並且試圖從新聞寫作特有的連貫性建立出判斷新聞寫作好壞的評估標準,替新聞寫作的教學和實務建構初步的理論基礎。
為了瞭解新聞寫作中獨特的連貫性為何,本研究先從理論文獻的角度切入來探討何謂連貫性,然後本研究發現影響連貫性的面向包括語意上的連接關係、讀者的認知心理、文體特色,以及文本背後的背景知識脈絡。本研究並且從連貫性與新聞文體的討論中發現「新聞寫作特有的連貫性」可以整理成以下幾點:
第一、從學者van Dijk區分的新聞文體功能結構來觀察(van Dijk,1988),新聞文體會遵守著「先描述新聞事件,再描述影響、結果或反應」及「整個新聞事件報導完畢,才進行評論或預測」的結構組織規則。
第二、純淨新聞文體中連貫性十分依賴因果基模的關係來建立,因此,新聞文本中結構與意義之間因果關係的推論十分重要,因果基模推論的越清楚,越符合一般人的日常邏輯,新聞文體中的連貫性就越緊密。
第三、新聞文體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及新聞組織運作,從導言到軀幹之間,發展出先在導言中提示新聞重點摘要,再在軀幹的段落中對應導言的重點敘述細節的敘述方式,使得新聞從導言到軀幹間發展出一種從抽象到具體、從摘要到細節描述的「層次連貫性」。
第四、從命題分析來分析新聞的組織結構,可以發現新聞文本為了加強組織結構間的連貫,有其特殊的組織結構。新聞文本的導言中會呈現整篇文本最高層次的命題,通常為新聞的主旨,然後每一段落的命題都是指向這個新聞主旨的。另外,文本中的各段落通常也有各自的主旨,其下的命題也都是指向這個主旨進行敘述。因此,新聞文體通常可以畫出結構關係清楚的命題分析圖。
第五、由於新聞文體具有客觀中立的文體特質,所以新聞文體中通常維持一貫的第三人稱的觀看角度,遣詞用字也避免帶有記者主觀的感嘆詞,或情緒性強烈的字眼,這些規則有助於維持新聞文體中展現的客觀氣氛的一致性。
本研究依據以上「新聞寫作特有的連貫性」為分析架構,實際分析一個有實務寫作經驗的記者個案,和一個無實務經驗的學生個案。比較兩個個案分析,得到以下發現:一、記者個案和學生個案在功能結構的組織順序排列關係上差異較小,在因果基模和命題連貫性的建立上差異較大,而記者在這些方面表現的比學生好。二、記者個案中可以觀察到清楚的層次連貫性,學生個案則缺乏層次連貫性的連接概念,仍依賴敘事文體中的線性連貫性來連接上下文。三、記者個案對於巨觀命題結構的連接掌握得比學生個案佳,兩者在微觀命題結構的銜接上差異較小。四、記者個案中對於客觀立場一致性的掌握比學生個案佳。
根據本研究初步應用「新聞寫作連貫性」的分析架構來進行的個案分析,可以發現這個架構的確可以運用在新聞寫作連貫性的某些層面的分析中。這個架構在初步分析中,也觀察出一些記者個案和學生個案從結構到意義連貫之間寫作能力的差異,所以本研究發展出的分析架構應該是具有可行性的,可以實際應用在新聞寫作連貫性的分析之中,也有助於進一步觀察在連貫性面向表現得「好」 的新聞寫作應達到哪些標準。而本研究也 建議未來在新聞寫作教學上應該從層次連貫性、命題分析等理論層次來教導寫作,才能在寫作教學上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106
Creators劉郁青, Liu, Yu-Ch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