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釜山市都市成長與空間結構變化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Urban Growth and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City of Pusan

本論文是從都市成長過程的觀點來討論釜山內部空間結構之變遷。釜山在1876年開港,並具備了日據時期都市之形態。後來由於1945年的光復與1950年的韓戰,使都市空間結構起了變化。在此時期急速的人口增加及1960年代後數次的經濟發展計劃,帶動了釜山急速的都市化,另外由於此地出現跟釜山的地形條件相異的都心區位的偏在,再加上因國家政策的變化與都市成長而使土地的供需不均衡,結果使釜山產生了低成長。
  本文以空間結構的多種因素,來觀察此種釜山都市成長的過程。釜山初期的空間發展,是由於都心區位的偏在與背山臨海的地理條件,則釜山的空間結構,以海岸地帶及中央路的沿邊為中心,發展成為帶狀的形態。但因釜山的大都市化,使都市各種土地利用出現了多機能及多核化的形態。然而商業機能的空間分布是從單核結構的帶狀型,隨著居住地域之擴大而形成若干副都心,因而變成多核結構之形態。共同住宅的空間分布是隨著人口移動的方向,以同心圓的形態擴散分布到市外圍地區。製造業的空間分布,初期無計劃的區位在港口附近的海岸地區及都心附近,而後因確保工業用地與‘限制整備法’‘工業配置法’等,遷移到都市各方向的外圍地區的扇型分布著。尤其往釜山西南、西北方向的海岸及洛東江地區為主的發展較突出,另外釜山由於工業用地的缺乏,也有不少廠商遷移到臨近區域。公園綠地的空間結構為,要從目前形式上在都市外圍及山地為主的區位脫逃,並為了使其能夠真正扮演,是市民休閒空間之機能,再來為了使其能夠與一般生活互相連繫,因此以市民方便利用的市區內為主的分布為妥當。另外也需要能夠發揮釜山的自然條件而開發獨特的空間。本論文是以如此的內容為中心,並共分為八章三十三節十三萬餘言。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688
Creators鄭鎮京, Jeoung, Jin Gyeou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