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報紙企業化發展之研究(1949-1992) : 以中央日報.聯合報為例

我國近代報紙萌芽始於清末外人的在華辦報,雖然外人也將企業化經營手法帶進中國,但當時國人為與清廷抗爭,辦報多注重言論,而忽略報紙經營的重要性。民國以後,絕大多數報紙仍停留在個人辦報時代,至北伐後,企業化經營理念才普為報人接受,但因戰禍連綿,報紙推行企業化的成效難免受挫。遷台後,由於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教育普及,為報業提供絕佳的發展環境。而各報亦厲行企業化以求生存,所以企業化對台灣報紙而言,是一不爭的事實,也是遷台後我國報業的最大特色。
有關台灣報紙新聞內容之研究論文為數不少,但對其企業化經營過程之論著卻付諸闕如。因此,本文試以國內二大報紙--中央日報及聯合報為例,來對台灣報紙企業化經營過程作一探討,並運用政府出版品發表的統計資料,以印證四十年來報業成長與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篳路藍縷的早期,用以凸顯台灣報紙從無到有的發展情形。第二章機器設備的更新,試以社址的闢建、印刷設備的現代化,及報業自動化的嘗試三方面來看報紙的發展。第三章發行的推廣,對於報社本身的努力及時代背景的助力均有所探討。第四章廣告的發展,以報紙廣告發展與各時期經濟成長有著密切關係,乃分從四?、五?、六?、七?年代來談報紙廣告的成長。第五章報系的發展,則由人事制度、社會服務、多角化經營,以及報業發展與國家現代化等四方面來作說明。
本研究發現,四十年來台灣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面的長足進步,是促使報業成長的客觀因素,而報社本身在設備、發行和廣告上的力求改進,則是一值得肯定的事實。不過,歷經四十年的發展,台灣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量已明顯集中於少數報紙,而發行、廣告特佳的報紙又極力擴大事業範圍,使報系規模的發展大小不一。此外,報業間的激烈競爭,使報紙內容難免以迎合讀者低級趣味為取向,且部分報人對新聞道德及報導原則的不再堅持,均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實亟待改進。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23
Creators洪慈璘, HONG, CI-L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