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合作組織十年周志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緒論,就本文撰寫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文獻述評、章節安排,並對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之背景與發展做一個概述。
第二章中亞地區的變遷。本章將從中亞地緣戰略地位及該地區成員國之簡史,本章接著點出過去中國及俄羅斯競奪,之後再逐一指出冷戰後中亞五國的轉型情形。
第三章上海合作組織的誕生。首先分析上海五國機制形成緣由,本章接著點出上海五國到上海合作組織的沿革,之後再就上海合作組織逐一指出相關組織機構及其架構。
第四章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俄中的競合。主要分析中亞國家其基本國家利益,其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所採取包括能源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之戰略互動,之後再就中亞五國與中國、俄羅斯及中國、俄羅斯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相互競逐。
第五章911事件對上海合作組織之衝擊。主要分析大國與中亞五國之外交互動,及911事件後美國勢力趁機進入,對區域集體安全與反恐發展之戰略互動,及美中俄三國在中亞相互競爭的情形。
第六章上海合作組織之展望。主要分析探討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十年展望與前景,包括該組織從地區安全機制轉變成全球戰略乙環,另點出中國及俄羅斯聯合軍演與該組織角色的變動的戰略作為。
第七章結論。綜合全文探討對台灣的戰略意涵。
|
2 |
中共的多邊外交─「上海合作組織」案例研究劉建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出現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土庫曼五個新興國家。中亞不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傳統上屬於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地區,並與中國這個崛起中的國際強權為鄰,這樣一個特殊的地區,自然吸引各種國際勢力競相進入。911事件後,美國軍事力量正式進駐中亞,使其得以牽制俄羅斯與中國,中亞地區再次成為國際政治中的焦點。
本論文首先探討多邊外交的由來、理論與優點,接下來以冷戰後中共與中亞國家多邊外交合作關係為重點,討論中共採取多邊外交的活動,從一開始運用邊界安全談判為起點,與中亞國家逐漸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與發展,進而提升至政治、軍事以至於經濟領域。
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成立於2001年新興的國際組織,成員國涵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塔吉克。本文透過「多邊外交」的框架,來觀察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過程與前景;首先,本文說明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過程,以觀察各成員國為解決共同問題的實際運作情形,以及介紹上海合作組織的組織結構。同時,探討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基礎,說明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各國間基於共同利益與解決共同問題所形成的結果,並進一步透過多邊外交的架構來分析成員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後的合作成果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共與中亞國家的第一次「接觸」場合,也是第一個合作對話的管道,從2001年以降所達的共識,及成果,顯見雙方之外交互動已有明顯的增加趨勢,其所轉變的多邊外交實質內容與彰顯的安全合作意義,便是本篇論文研究重點,因此本文重點在介紹「上海合作組織」,與「上海合作組織」在中共多邊外交中所表現出的重要性與代表性。
本篇論文即在此上述國際情勢背景下,試圖瞭解冷戰前後中共外交政策及其戰略環境之演變,進而據此解釋為何中共改變其過去的外交原則與方向,轉而與其周邊國家所進行之多邊外交互動,另外試圖從上海合作組織出發,為中共的多邊外交做一討論與預測。最後本章總結研究結果,提出結論。
|
3 |
胡錦濤時期中共的多邊外交: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 / Hu Jin-tao’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楊宗興, Yang, Tzong S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之後,前蘇聯地區出現了一系列新獨立的共和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及斯和塔吉克脫離蘇聯徹底獨立,並加入聯合國;宣告了中亞地區在歐亞大陸腹地的重新崛起,並改變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
中共為了強化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四國的邊境安全和相互信心,於是創建了「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之後逐年召開會晤,2001年,更將「上海五國」機制改為「上海合作組織」之正式組織。該組織是第一個中國作為創始國的區域性合作國際組織,其順利發展和有效發揮職能不僅對維護中共周邊環境的穩定、擴大中共對外經濟活動空間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中共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的影響不容忽視。維護地區安全和加強經濟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基本宗旨,推動「多邊外交」是其主要的任務。
本論文以中共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多邊外交與合作為研究主題,主要探討的目的有1. 中共多邊外交的發展。2. 「上海合作組織」多邊合作形成的背景,演進的歷程與內容。3. 胡錦濤時期中共在「上海合作組織」中「多邊外交」的實踐對未來區域發展可能的影響進行研究評估,並針對該組織未來的可能發展與限制提出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