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孫中山與中國傳統文化之現代化陳紹菁, CHEN, SHAO-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重點在討論近代中國文化巨大的轉變過程中,傳統文化是否有礙於中國的現
代化,中國要現代化是否必須將中國傳統文化放棄,以及孫中山先生如何在中國文化
的衰頹危機中,平衡了中國人理智與感情的衝突掙扎,以銜按中國的傳統與現代,為
中國傳統文化之現代人化而努力。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十七節,第一章:「緒論」,共分三小節,分別敘述研究的動機、
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範圍。第二章:「近代西方文化的挑戰與中國的回應」,亦分
三節,分別敘述有關文化的定義、文化的變遷理論,以及西方文化東漸之後,對中國
文化所產生的衝擊,中國為因應此一新情勢,而展開了各種文化變革運動,依其時間
先後劃分為五大歷程討論。第二章:「現代化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危機」,共分三節,
敘述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的打擊與破壞,依時間先後,劃分為三個最具代表
性時期討論,其一是清末傳統文化面臨轉型初期的情形,其二為五四新文化的反傳統
運動,其三則是中共政權對中國文化的全面攻擊與破壞。第四章:「傳統與現代關係
之探討」,共分二節,第一節由學理上綜合。分析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係是否必然對
立,第二節則分析孫中山先生思想中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態度。第五章:「孫中山
先生與中國傳統文化之現代化」,共分三節,分別從民族、民權以及民生三方面敘述
中山先生如何作為中國傳統與現代之橋樑,為中國傳統文化之轉換以適合現代潮流而
努力。第六章:「結論」亦分三節,其一比較近代中西文化之特質與差異之原因,其
二評估孫中山先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最後並反省中國文化的現化意義。
|
2 |
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化大革命熊鈺錚, Xiong, Yu-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第一節「文化」的界說
第二節馬、恩、列、史的「文化觀」
壹、馬克斯與恩格斯的觀點
貳、列寧約「文化觀」
參、史達林的「文化觀」
第三節毛澤東對出國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第四節由其的文化政策與中共學術界對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壹、由其的文化政策
貳、中共對梁漱溟思想的批判
-三棵「大毒草」之研究
參、由共學者在「關於中國哲學遺產的繼承問題」上的看法
肆、馮友蘭的「抽象繼承論」
伍、張岱年、吳含、王煦華的「道德繼承論」
陸、其他學者的觀點
第五節本章總結
第三章由其的文藝態度
第一節馬、恩、列、史的「文藝觀」及蘇俄的文藝政策
壹、馬克斯與恩格斯的「文藝觀」
貳、列寧與史達林的「文藝觀」
參、蘇俄的文藝政策
第二節毛澤東的文藝方針
第三節中共約文藝政策與文藝整風
壹、中共的文藝政策
貳、中共的文藝整風
( 一 )、延安的「文藝整風」
( 二 )、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
( 三 )、對「紅樓夢研究」與「胡適思想」的批判
( 四 )、鬥爭「胡風」的「文藝整風」
( 五 )、「反右派鬥爭」-第五次「文藝整風」
( 六 )、「反修正主義運動-第六次「文藝整風」
第四節本章總結
第四章中共「文化大革命」本質之分析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產生的遠因與近因
壹、「文化大革命」的遠因
貳、「文化大革命」的近因
第二節「文化大革命」的演變概況
第三節「文化大革命」文化鬥爭中的個案研究
壹、中共批判-「海瑞罷官」、「謝瑤環」、「李慧娘」-三棵「大毒草」之研究
貳、由其批判「三家村」之研究
參、由其批判「孔子」及批判劉少奇與周揚的「尊孔思想」之研究
第四節本章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綜合分析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第二節從「文化大革命」看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再肯定與中共政權的前途
參考書目
|
3 |
東坡詩詞月意象研究林聆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軾是我國文壇巨擘。無論詩、詞、書、畫、文章都有非凡的成就,卻一生生活在逮捕、屈辱、貶謫中,明月往往是他心靈寄託的對象、內心寫照。本論文以蘇軾描寫月亮意象的詩詞為文本,結合作品主題內容與作者的經歷進行分析比對,藉此討論蘇東坡的內心世界,及其月意象藝術成就。
第一章針對目前研究意象、月意象及東坡月意象的研究論文做一檢討,希望可做為深化論文的借鏡。並對「意象」一詞的來源、定義作一探討,作為以下論文論述的基礎。
第二章針對東坡背景作一簡介:第一節介紹東坡當時的時代大環境,分文化思潮及政治變革與黨爭兩方面介紹;第二節則針對東坡生平及創作與思想轉變做一介紹。
第三章以蘇軾描寫月亮意象的詩詞作品背景與內涵做交叉比對,分析歸納蘇軾詩詞作品的主要月意象,分為思鄉懷遠、人格表徵、賞心樂事、時間意識、生涯際遇與哲理思考幾個方面探討。
第四章則討論蘇軾詩詞作品的表現方式:第一節就其表述的方式,分為意象的直接傳達、意象的間接傳達、意象的繼起傳達三種方式分析;第二節則分析蘇軾詩詞作品中月的型態與意象主題的感發關係;第三節分析蘇軾詩詞作品中月與其他意象的組構;第四節分析蘇軾詩詞作品中月意象「詩中有畫」的技巧運用;第五節分析蘇軾詩詞作品中月意象的「反常合道」設計。
第五章將東坡對於傳統文化的承轉加以分析,分為四方面:陰陽文化、神話傳說、歷史情境、文學典故。希望藉此歸納出東坡詩詞月意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轉關係。
第六章為結論,將本論文在分析研究過程中的發現作一總結。
|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