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探討中老年人未來居住安養院之影響因素

鄧惠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採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提供的「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作為研究資料,希望藉由分析個人於老年理想居住安排上的認定,進一步探討影響未來中老年人進住安養院的相關因素,且藉由討論就旁觀者角度而言,如何為沒有男性子女的老年族群選定其最佳居住安排,以進一步推估該族群亦會受相同因素所影響而改變其於老年理想居住安排上的認定及對安養院的偏好差異。 在選定個人老年理想居住安排中,由統計分析得知大多皆選擇與子女同住作為理想安排,且實證結果亦顯示,整體而言,當子女個數越少、居住於都市、無伴侶、無自有屋、自評健康狀況越差及男性皆將傾向以安養院作為最佳安排;若僅就年齡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討論時,則發現不論在獨居相對於安養院或與子女同住相對於安養院的選擇下,無宗教信仰、居住於都市、無伴侶、自評健康狀況越差皆使得老年人越傾向將安養院視為最佳安排;另僅就64歲以下的中年人討論時,則顯示僅有教育程度及子女個數會顯著影響中年人在老年理想居住安排上的選擇,且得出教育程度越高及子女個數越少者越傾向將安養院視為老年理想安排。 然而就以旁觀者角度來選定他人最佳居住安排討論中,由統計分析得知在為沒有男性子女的老年族群選擇最佳安排時,選擇獨居或安養院的比例則明顯提高,且實證結果亦顯示整體而言,女兒個數越少者越傾向認為安養院的安排對於沒有男性子女奉養的老年族群較佳。
2

影響中老年人參與志工的因素

蕭惇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參與志工和參與志工意願可能性的因素,係以環境因素 (居住地區)、社會結構因素 (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社團、收入來源、服務性質社團、家中人口數、聯繫人口數)、社經狀態因素 (是否工作、是否有伴侶) 和自評健康狀態為衡量的標準。 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調查之「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庫。而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53歲以上之中老年人,在刪除遺漏值之後,分為兩組有效樣本,第一組應變數為是否參與志工之有效樣本為4279筆,第二組應變數為參與志工意願可能性之有效樣本為3635筆。首先,以 Logit Model 探討各變數對是否參與志工的影響;接著以序列機率模型 (Order Probit Model) 估計各變數對志工參與意願可能性之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可大致歸納如下:在中老年人是否參與志工方面,居住非都市、城市之其他地區者、53至64歲之中年人、男性、教育程度愈高、有宗教信仰、有社團、有參與服務性社團、保持聯繫的親朋好友數愈多和自評健康愈好者,愈會去參與志工活動,邊際效果則以社團和服務性社團兩變數為正向顯著;而居住地區、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中人口數和工作是影響中年人、老年人兩群樣本參與志工主要差異的因素。在中老年人參與志工意願可能性方面,可知個人為53至64歲的中年人、女性、教育程度愈高者、有宗教信仰、有參與社團、有參與服務性質之社團、有工作和自評身體健康狀態愈好者,參與志工意願之可能性就愈高,而邊際效果亦以服務性社團此變數為正向顯著;而服務性社團是影響中年人和老年人兩群樣本參與志工意願之可能性最主要差異的因素。
3

影響臺灣中老年人兼差行為因素之探討

蘇瑋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臺灣就業者退休年齡逐年降低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的中高齡者持續投入在就業市場中,且除了主要工作外,尚有另一份次要工作,亦即擁有兼差工作。因此本文試圖探討影響臺灣中老年人兼差行為之因素及動機,以作為政府在制定中高齡者就業政策及社會安全制度之參考依據。   本文資料取自國民健康局於民國92年之「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5次)調查」,研究對象為50歲以上之工作者;先用Probit模型估計哪些因素會造成兼差工作之持有,再用Tobit模型估計每週兼差工時如何受到影響,最後採用最大概似法之樣本選擇下的Tobit模型來估計兼差行為。   所得出之結論為:在中老年人是否擁有兼差工作方面,男性、年紀越小者、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研究所教育程度者、自評健康越好者、專業性工作者、自營事業者、主管、售貨員及推銷員、服務業工作者、勞動者、農林漁牧工作者、部分工時工作者或未來工作意願越高者,其擁有兼差工作之機率越高。在中老年人每週兼差工時方面,男性、年紀越小者、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研究所教育程度者、專業性工作者、自營事業者、主管、職員、售貨員及推銷員、服務業工作者、農林漁牧工作者、部分工時工作者、未來工作意願越高者或沒有非勞動所得者,其每週兼差工時越長。而家庭特性對於中老年人之兼差行為影響不大。   由實證結果可得知,因主要工作未獲得足夠所得而從事兼差行為之中老年人,如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勞動者、農林漁牧工作者和部分工時工作者等,應是政府就業政策或社會安全政策所要重視的族群。
4

當生命中多了個老來伴--中老年再婚經驗:再婚動機與婚姻調適之初探 / New companionship in later life--Remarriage in old age:motivation and adjustment

陳慧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中老年再婚者之再婚經驗,希望藉由中老年再婚者的自身經驗,來理解他們再婚的動機、促成中老年再婚決定的情境與影響因素;以及再婚後的婚姻生活調適,並從財務管理及家務分工來探討夫妻權力分化之面貌。 本研究採用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共計9名有效樣本,年齡介於53-71歲,共5名居住台北市、1名居住新竹市、另外3位則各別居於台中、彰化及雲林縣。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中老年再婚動機有六個:(1)情感上的孤單;(2)習慣有伴;(3)對圓滿人生的期待;(4)結婚較有安全感;(5)對方需要人作伴;以及(6)生活上的需求,包含家務處理的協助、資源上經濟的共享與扶助,與未來照顧的考量。其中乃由於中老年所處生命階段的影響,子女離家及退休使得他們生活感到孤單,經濟與照顧的考量也指陳出中老年人面對退休及老化所產生威脅之故。 (二) 中老年人之所以與現任配偶開展兩人關係,乃源於三種情境:(1)第三者的促成,也就是共同友人的牽線;(2)地理空間上的接近,從鄰居關係、同是身為某醫院志工而認識;(3)參與社團,透過積極參與相關媒合的社團活動而認識彼此。可知中老年再婚關係的開展始於雙方的「共同生活圈」中,個人的社會網絡為造就婚姻關係之重要媒介。 (三) 影響中老年再婚決定的因素有五:(1)衡量彼此條件,包括兩人彼此的相似性、以及受到對方吸引;(2)前段美好婚姻的影響;(3)對方給予的寬容、承諾及支持;(4)重要他人的意見,包括配偶之成年子女、老年父母;(5)社會性因素,如他人輿論等影響。由研究發現結果得知中老年再婚者對於「彼此相似性」的重視、再婚決定受到成年子女的意見的影響,突顯出台灣社會代間關係財務移轉之文化特性。 (四) 中老年再婚者婚後生活呈現出平靜且自由的圖像,因退休與配偶共處的相處時間增多,且不與公婆同住的加持下,感受到較多的自由自在;尚未退休的中老年再婚者則期待與營造夫妻共處之時光;從受訪者之話語中可知中老年再婚者婚姻關係是較少衝突的,再婚後面臨的再婚調適議題有以下幾類:(1)與配偶飲食習慣不同;(2)空間使用習慣不同;(3)夫妻生活不同調;(4)不習慣先生個性;(5)人際層面,包括與配偶子女及父母的相處。 (五) 中老年再婚因應前述生活改變議題採取的調適策略為:(1)要求對方改變;(2)順應配偶;(3)相互配合。與年輕夫妻不同的是以較柔性、且理性的溝通方式,較少與配偶產生爭執。從財務管理及家務分工來看夫妻權力之分化,可發現中老年再婚者仍以男性為共同家用支出的主責者,女性仍為家務工作之負責人,顯示中老年再婚夫妻仍然延續成年早年兩性角色分工的權力模式。
5

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健康狀況與醫療資源利用之探討

林于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台灣地區中老年人醫療資源利用的因素,尤其針對健康狀況該類變數,並加以比較中年人與老年人在健康狀況、醫療資源使用上,是否有其差異之處。 研究資料取自衛生署家庭計畫中心於1999年所進行的「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長期追蹤調查」。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故有效樣本為2,021人。在分析方法上,先利用序列機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估計中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接著以probit模型討論影響中老年人醫療資源利用之要素為何,其中將醫療資源限縮為住院、西醫門診、中醫門診三個面向;最後則是採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來探討中老年人如何選擇使用中、西醫門診資源。 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大致可歸納如下:當教育程度越高、居住在都市地區、有宗教信仰、體重未過重、目前仍有配偶、擁有個人所得、日常生活活動沒有困難、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沒有困難、慢性病數越少、有喝酒、沒有嚼檳榔、平常有運動習慣,則中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較佳;比較影響中年人與老年人對本身健康衡量好壞最主要差異在於婚姻狀態、同住子女數。在醫療資源利用上,不論是住院、中醫門診、西醫門診,中老年人都會因為自身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而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但主觀的自評健康好壞僅影響住院該項醫療資源;另外,影響中年人與老年人在醫療資源使用上的差異是以自評健康狀況為主。在選擇使用中、西醫門診時,中老年人則受到個人特性及健康狀況之影響。因此,中老年人在醫療資源的利用上,仍舊是以「健康」為主要影響因素。
6

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國內外旅遊參與狀況之探討

蕭吉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國內外旅遊參與狀況的因素,針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有無伴侶、健康狀況及經濟來源等變數,並加以比較中年人與老年人在國內旅遊與國外旅遊的參與程度是否有所差異之處。   研究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之「台灣地區中老人保健與生涯規劃調查」1999年度資料為主。本研究經扣除在一些問項回答為拒答、遺漏、不適用抑或是不詳者,扣除不確定或無法使用之樣本得到適用樣本3118筆。在分析方法上,利用序列機率模型 (Ordered probit model) 估計中老年人國內旅遊與國外旅遊的參與程度,並討論各變數影響的顯著與否及程度。   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大致可歸納如下:個人為女性、教育程度愈高、健康狀況愈好、個人有年金、養老金、退休金、撫卹金或保險金收入、個人有租金、利息或股票、房地產交易所得、個人有自家或家族事業收入及個人有子女或其他親戚給的收入,中老年人的國內旅遊參與程度會愈高;而個人教育程度愈高、個人健康狀況愈好、個人有租金、利息或股票、房地產交易所得及個人有自家或家族事業收入,中老年人的國內旅遊參與程度會愈高,而個人年齡愈大、個人有工作收入及個人領有社會福利救濟金,中老年人的國內旅遊參與程度會愈低。比較影響中年人與老年人對國內及國外旅遊參與程度的差異在於年齡多寡;退休養老金收入及子女親屬收入亦是造成中年人與老年人在國內旅遊參與程度有所差異的變數;社會福利救濟金則是造成中年人與老年人在國外旅遊參與程度有所差異之變數。最後,可由實證分析結果觀察出,中老年人在國內外旅遊參與程度上,是以年齡高低、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及經濟狀況為主要影響因素。
7

臺灣地區中老年人消費支出財源之研究

蘇妤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於1993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攀升,中老年人成為我們所關心的族群之一,近年來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研究也愈來愈多。 本文使用2003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長期研究第五次調查」資料庫之數據,並運用多元羅吉特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的計量方法,分析臺灣地區50歲以上2,414位中老年人的個人變數對於其消費支出財源的影響,觀察相對效果與邊際效果的結果,最後顯示出中老年人消費支出財源在不同的個人變數下有不同的影響。 從研究中發現中老年人消費支出財源受變數影響而分成三類,並非全部的中老年人都有能力自行支付生活開支,又加上臺灣有少子化的趨勢,青少年面對中老年人的負擔提高,政府應當提出與中老年人相關的老人政策,因應未來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