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林語堂前期散文研究

凃文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除說明研究動機及範圍外,也對台、港與大陸有關林語堂研究的發展概況作一整理。 第二章共分三節探討林語堂前期散文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思潮。隨著現代化文化公共領域的成形,林語堂得以擁有更多空間實現自我,他選擇在文化上著力,進行改善國民性的工作,把現代文人的關心層面從國家再度拉回到傳統士人以「天下一家」為胸懷的視野。而在政治方面,國家至上、群性優先的理念隨著局勢的演變,影響文學的趨向,政治高度的箝制與白色恐怖的肅殺也使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有轉向的問題,涉及的是志業的一種選擇。而當時言志文學、晚明風潮的興起與通俗文學的流行,說明了人們對於心靈情性的需要,尤其在「大我」無限擴張而「小我」窮椎無地的現實下,彰顯的是文學的獨立自主與個體精神主體的自由。 第三章先從林語堂的家庭背景與求學經歷追溯他散文觀的形成原因。第二節中則將林語堂的散文觀分為五點敘述── 一、「學古而不擬古」:鼓吹語錄體並肯定公安竟陵派; 二、「宇宙蒼蠅,無所不談」:藝術要反映人生,政治之外改談社會人生; 三、「以自我為中心」:提倡小品文筆調,文人要獨抒己見,勿當文妓; 四、「以閒適為格調」:結合克羅齊表現說,強調神感與性靈; 五、「鼓吹幽默,婉言批評」:幽默兼具社會批判與精神超脫功能。 第三節部分先說明林語堂如何利用刊物宣揚散文觀,再分別以編輯、作者與讀者三方面論述,從雜誌編務方面認識林語堂。 第四章則從林語堂作品的文本中爬梳,分別以「一貫批判的立場」、「貼近人生的取材」與「追求閒適幽默的境界」分三節介紹,將林語堂落實散文觀的文字部分羅列出來,以證明他言行合一的實踐力。 第五章首先探討林語堂與魯迅二人幽默觀的歧異,還有處理胡風、聶紺弩、劉心皇、陳信元……等人對林語堂所給予的不同的評價,背後原因是因為個人對文學的價值與功能的看法不盡相同,所以部分論者無法接受林語堂的幽默小品與閒適筆調,也無法體會他藉由幽默想要經世濟民的用心。第二節則釐清林語堂前期散文中的時代意義:幽默小品對個人自我是抒發情志的藝術表現,是釋放被壓抑的人性,在家國動盪不安的局勢下,人還是可以也應該透過文學得到心靈的抒解與自由,所以在「小我」方面,林語堂前期散文照顧了個人的情性與精神的自由。而在當時急需的救亡與啟蒙方面,轉向文化的林語堂重塑文人的獨立地位,也為文學擺脫政治、為堅持文學的自主獨立盡了心力,因為文化改造的力量是深遠且治本的,所以林語堂提倡幽默欲以爭取言論空間與改造國民性的用心具有政治救亡的功效;而他創作文藝、編輯刊物、為當時剛進入現代化社會的市民階層提供一種文化資源和精神信仰,則具有文化啟蒙的意義。 第六章結論除作整理總結的工作外,對未來相關研究議題也提出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