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電視新聞「小報化」及其守門行為研究 / The Tabloidization and it's Gatekeeping Process of TV News

牛隆光, Niu, Lung-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電視新聞小報化與守門過程。研究者從歷史的橫斷面(民國93年的電視新聞報導抽樣)及縱斷面(民國52-90年的台視新聞報導抽樣),分析台灣地區電視新聞邁向小報化的過程。研究方法係使用內容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論述分析法,收集資料,分析比對後,得到電視新聞報導的十九項表現特徵、守門行為的五項組織運作特徵,以及外部影響的兩項特徵。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表現特徵方面,分為形式內容與專業表現。形式內容方面又可分為形式特徵與內容特徵。電視新聞的形式特徵方面,有「重點呈現的小報化」、「內容呈現的小報化」、「效果呈現的小報化」三項次特徵。內容特徵方面,有「新聞本質的小報化」、「新聞處理的小報化」二項次特徵。 專業表現方面,有新聞調度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新聞元素特徵、及新聞敘事特徵等四項特徵。其中,新聞調度特徵方面,有「新聞的深度與廣度」、「新聞的強度與速度」、「新聞的熱度與角度」三項次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方面,有「資訊傳遞者」、「解釋者」、「對立者」、及「商業主義者」四項次特徵。新聞元素特徵方面,有「詮釋性因素」、「重要性因素」、「軟性化因素」、及「衝突性因素」四項次特徵。新聞敘事特徵方面,有「新聞切入點」、「敘事表現手法」、「運鏡表現手法」三項次特徵。 新聞守門過程的特徵方面,有「新聞組織的科層化」、「組織內正式會議的商業化」、「組織內互動的潛移默化」、「新聞價值的商業化」、及「組織外政經因素的商業化」五項次特徵。外部環境影響特徵方面,則有媒介體制的「商業化」、傳播市場的「全球化」兩項次特徵。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電視新聞媒體,自開播以來,逐漸走向「小報化」、「商業化」、「全球化」的結果。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文本特徵,則呈現出「形式」日趨小報化,具體的特徵包括鏡面有越來越大的標題、越來越多的標題、圖案標誌、跑馬燈文字,描寫的內容也極盡「煽色腥」能事,似乎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此外,電視新聞報導的鏡面分割、圖表運用、模擬動畫,也日漸增多,且多以「花俏」的「展示」為目的,而不是「樸實」的「說明」功能。尤有甚者,電視新聞報導加配樂、影像變造,以拍電視劇的手法,製作電視新聞,最為誇張。 電視新聞「小報化」內容方面,則打破「硬性新聞」與「軟性新聞」分際,政治、經濟、國際新聞等「硬性新聞」,除了有更多「軟性化」的表現外,新聞主題的模糊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生活、娛樂、休閒等新聞,也有越來越「多元化」及「軟性化」的表現,同時也有更多「軟、硬性新聞主題」的互相參雜,新聞工作者日漸捨棄傳統新聞專業角色的自我要求。 整體而言,台灣電視新聞「小報化」情形相當普遍,本研究抽樣的電視台,九成以上都是商業電視台,也都有「小報化」的傾向。台灣電視新聞市場因為電視公司新聞部門間的競爭激烈,新聞市場有限,導致電視新聞報導的品質日漸低下,電視新聞「小報化」的程度日漸嚴重。 結論部分,本研究以社會責任論為理論導引,從新聞自由、媒介近用權、政經環境鬆手控制媒體、及媒介教育等方面做出建議,希望有助於匡正電視新聞媒體亂象。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