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報紙政治新聞小報化傾向初探─《蘋果日報》在台發行前後之比較 / Tabloidization of Political News in Newspapers - Before and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Apple Daily in Taiwan

尹俊傑, Yi,Chun J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報業在開放報禁後逐漸邁入競爭激烈的市場型態,各報先後朝以讀者需求與利潤為依歸的市場導向模式發展,而《蘋果日報》於2003年在台灣發行之後,再度對台灣報業市場產生一次極大衝擊。本研究聚焦在報紙政治新聞,觀察以往以硬性資訊為主的政治新聞在此脈絡下是否也受其影響開始出現或加劇原有的「小報化」傾向。 本研究以《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三大報的前三版政治新聞做為「非小報」的政治新聞樣本,並以《蘋果日報》在台發行當年、以及前後三年(2000年、2003年與2006年)做為分析期間,採用量化內容分析法,比較這三階段政治新聞的報導形式、內容與風格等面向。 在形式面,國內報紙政治新聞的報導內文篇幅並沒有顯著的減少跡象,其標題與搭配的照片面積也沒有明顯增大,改變最大之處在於報紙政治新聞搭配刊登照片的新聞比例逐漸提高,使得整體版面呈現出更加視覺圖像導向的「小報化」形式特色。 在內容面,本研究發現在報導主題的轉變上,關乎政府政策與國會等較具公共性質的新聞量明顯減少、針對政治醜聞的報導明顯增加;然而,聚焦單一政治人物的個人化報導,多年來卻維持一定比例沒有明顯增加,這部分並不吻合「小報化」的新聞主題發展。 在風格面,政治人物的個人報導朝軟性化發展,含納更多私領域動態或是人情趣味元素;而記者在撰寫特稿與評論時,更容易以明顯字句對特定政治人物或黨派進行負面批評;聚焦政治衝突的新聞量雖然沒有顯著增加,但衝突事件的主角卻也逐漸轉移到政治人物彼此的個人恩怨上。 最後,本研究以四個客觀性報導處理手法做為觀察指標,檢視國內政治新聞報導是否受「小報化」負面影響而在新聞專業與報導素質上做出讓步。在純淨新聞裡不摻記者個人意見、和明確提供消息來源等基本處理方式上,《蘋果日報》登台前後的政治新聞差異並不大;然而,國內報紙政治新聞的解釋與評論性質報導卻帶有了更多的黨派色彩,且平衡陳述對立意見的報導比例也逐漸減少。 / Apple Daily has made an impact on the strongly competitive newspaper market in Taiwan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2003, spilling over tabloid news values into other media outlets. This study focuses solely on traditionally serious and hard political news and sets out to examine whether it has been influenced, or tabloidized, over time.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n political news items from three largest non-tabloid newspapers - Liberty Times, United Daily and China Times - was carried out and measured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form, main topic and style. News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2000, 2003 and 2006. In terms of form, more and more political news incorporated visual elements, such as photographs, as means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while the page space devoted to text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s for main topic, the overall decrease of coverage on government, parliament and policies was evident, and the focus has been shifted toward political scandal. With regard to style, the personalized coverage on political figures was done with a more softer approach by focusing more on human interest stories. And personal conflicts of politicians were highlighted in coverage on political conflict. Finally, measurement of objective reporting was adopted to gauge whether there was an overall decrease in journalistic standards of political reporting. The results were mixed. While the basic practices of not presenting subjective opinion and anonymous news source were maintained over the period, the news comments have become more partisan and the balanced presentation of conflicting political views has decreased.
2

電視新聞「小報化」及其守門行為研究 / The Tabloidization and it's Gatekeeping Process of TV News

牛隆光, Niu, Lung-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電視新聞小報化與守門過程。研究者從歷史的橫斷面(民國93年的電視新聞報導抽樣)及縱斷面(民國52-90年的台視新聞報導抽樣),分析台灣地區電視新聞邁向小報化的過程。研究方法係使用內容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論述分析法,收集資料,分析比對後,得到電視新聞報導的十九項表現特徵、守門行為的五項組織運作特徵,以及外部影響的兩項特徵。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表現特徵方面,分為形式內容與專業表現。形式內容方面又可分為形式特徵與內容特徵。電視新聞的形式特徵方面,有「重點呈現的小報化」、「內容呈現的小報化」、「效果呈現的小報化」三項次特徵。內容特徵方面,有「新聞本質的小報化」、「新聞處理的小報化」二項次特徵。 專業表現方面,有新聞調度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新聞元素特徵、及新聞敘事特徵等四項特徵。其中,新聞調度特徵方面,有「新聞的深度與廣度」、「新聞的強度與速度」、「新聞的熱度與角度」三項次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方面,有「資訊傳遞者」、「解釋者」、「對立者」、及「商業主義者」四項次特徵。新聞元素特徵方面,有「詮釋性因素」、「重要性因素」、「軟性化因素」、及「衝突性因素」四項次特徵。新聞敘事特徵方面,有「新聞切入點」、「敘事表現手法」、「運鏡表現手法」三項次特徵。 新聞守門過程的特徵方面,有「新聞組織的科層化」、「組織內正式會議的商業化」、「組織內互動的潛移默化」、「新聞價值的商業化」、及「組織外政經因素的商業化」五項次特徵。外部環境影響特徵方面,則有媒介體制的「商業化」、傳播市場的「全球化」兩項次特徵。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電視新聞媒體,自開播以來,逐漸走向「小報化」、「商業化」、「全球化」的結果。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文本特徵,則呈現出「形式」日趨小報化,具體的特徵包括鏡面有越來越大的標題、越來越多的標題、圖案標誌、跑馬燈文字,描寫的內容也極盡「煽色腥」能事,似乎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此外,電視新聞報導的鏡面分割、圖表運用、模擬動畫,也日漸增多,且多以「花俏」的「展示」為目的,而不是「樸實」的「說明」功能。尤有甚者,電視新聞報導加配樂、影像變造,以拍電視劇的手法,製作電視新聞,最為誇張。 電視新聞「小報化」內容方面,則打破「硬性新聞」與「軟性新聞」分際,政治、經濟、國際新聞等「硬性新聞」,除了有更多「軟性化」的表現外,新聞主題的模糊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生活、娛樂、休閒等新聞,也有越來越「多元化」及「軟性化」的表現,同時也有更多「軟、硬性新聞主題」的互相參雜,新聞工作者日漸捨棄傳統新聞專業角色的自我要求。 整體而言,台灣電視新聞「小報化」情形相當普遍,本研究抽樣的電視台,九成以上都是商業電視台,也都有「小報化」的傾向。台灣電視新聞市場因為電視公司新聞部門間的競爭激烈,新聞市場有限,導致電視新聞報導的品質日漸低下,電視新聞「小報化」的程度日漸嚴重。 結論部分,本研究以社會責任論為理論導引,從新聞自由、媒介近用權、政經環境鬆手控制媒體、及媒介教育等方面做出建議,希望有助於匡正電視新聞媒體亂象。

Page generated in 0.02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