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
  • 42
  • 2
  • Tagged with
  • 44
  • 44
  • 44
  • 44
  • 30
  • 21
  • 10
  • 10
  • 9
  • 9
  • 8
  • 7
  • 7
  • 6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電視新聞及其製作研究

陳鐵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紙、雜誌、書藉、廣播、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二十世紀成了大眾傳播的世紀;而近幾十年來,電視更是後來居上,廣受人類的歡迎,成了傳播新聞、進行教育和提供娛樂的最重要工具。 新聞、教育、娛樂三者都被認為是人類營生的基本需要,所有各種傳播媒介,都被大量利用來作為滿足人類這些需要的工具;尤其是電視,具有傳聲、傳形和傳神的特性,更被新聞傳播界所重視,廣泛地加以運用,成為當前所有大眾傳播媒介中的一支尖兵。 探討電視在新聞傳播方面的特色,和電視新聞的採訪、寫作、攝影、編導、播報等實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今後的電視新聞發展趨勢中,作更多的實況報導,走上彩色電視之途,和從地區性的聯播進到國際性的聯播,以帶給人類更多、更好、更具有意義的新聞,是本文的結論,也是所有從事電視新聞傳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向。
2

電視新聞播報人專業形象之研究

蘇瑞仁, SU, RUI-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乙篇,凡分四章,約四萬字。 第一章,緒論。一、闡明本研究之動機及目的旨在調查觀眾對電視新聞播報人條件之 期望,與觀眾如何評定播報人之專業形象。二、檢閱國內外相關文獻。三、界定本研 究各變項之意義及關係。 第二章,研究方法。一、描述本研究調查之樣本。二、選定測量之播報人、設計測量 播報人專業形象之量表及修訂問卷。三、概述調查過程及問卷回收情形。 第三章,資料分析。一、分析播報人條件與受試者背景、收視習慣之關係。二、播報 人專業形象因素分析。三、播報人熟悉度及專業形象之差異。 第四章,結論。一、本研究主要發現。二、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建議。
3

電視新聞所受主客觀壓力及其內容之研究

胡毋意, HU, WU-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視新聞浮光掠影,假事件、「機會」新聞充斥,久為人所詬病,所以我們不但批評 它,更要找出原因來對症下藥。但是電視新聞不是一個獨立事件,它受傳播組織內外 許多因素的交相影響,不是一個人力量能一一探討的,所以我以媒介社會學為經,新 聞守門行為為緯,針對國內目前特殊環境,研究電視新聞單位主客觀(內外在)的兩 個因素:成本和環境壓力,對電視新聞內容之影響,屬小規模研究。本研究共分九章, 六萬餘字,以問卷調查、內容分析為主、輔以觀察、訪問法。
4

女男大不同?電視新聞如何報導政治人物

李美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0年3月18日,民進黨籍的陳水扁與呂秀蓮以「兩性共治」為號召,擊敗了代表國民黨的連(戰)蕭(萬長)配與獨立參選的宋(楚瑜)張(昭雄)配,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正副總統。民進黨的上臺執政,不僅宣告了國民黨在台灣五十餘年執政時代的結束,更因為產生了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以及女性官員比例最高的內閣,而被解讀為台灣性別政權和平轉移的象徵 ,對於國內婦女地位和權益的提升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然而,呂秀蓮就任副總統以來可說是風波不斷。幾次針對兩岸政策的發言,媒體大篇幅的報導,質疑她逾越了副總統職權,引發在野黨人士的砲轟,就任不到三個月就面臨罷免危機 。呂秀蓮曾直指媒體將對她進行「斷章取義式」的報導,是對女性政治人物的「性別歧視」;新聞從業人員也不甘示弱,反駁呂秀蓮總將媒體對她的批評都化約為對女性的歧視,以「性別」包裝她的政治言行,甚至做為自己的「政治防護傘」 。如《中國時報》記者張慧英於2000年6月15日第三版名為〈女性不是政治盾牌〉的特稿中提到,「她(呂秀蓮)論政時心中無性別,被批判時卻又解讀為打壓女性,全體女性不由自主地被綁架成為她的盾牌,這不只是霸道,而是一種剝削女性弱勢地位的霸道」。呂秀蓮與新聞媒體間的性別論戰,究竟孰是孰非,因而成為國內探討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再現的重要素材。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72: 175)指出,「世界的再現,如同世界本身一樣,都是男人的作品,他們從自身的觀點描述它,並與絕對真理加以混同」。由於傳播媒體的擁有者與工作者以男性為主,性別社會化使媒體不斷再製社會的主流價值(Bulter and Paisley, 1980),大眾媒介對女性的再現,被視為支援並維持普遍的性別分工與男尊女卑的概念,並且使之永垂不朽(Strinati著,袁千惠等譯,2005: 163)。媒介被視為傳布有關女性特質的刻板印象、父權結構和霸權價值的主要工具(van Zoonen著,張錦華、劉容玫譯,2001: 39),不論是電視劇、廣告或是新聞報導,女性往往遭到「符號的消滅」(symbolic annihilation),也就是女性被責難、瑣碎化或根本不被呈現(Tuchman, 1978),媒體文本中呈現的女性角色是根據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所描繪, 強調女性依附男性的附屬地位。在女性主義者眼中,媒體不能真切反映女性的角色與責任,藉著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對女性的參政造成阻礙(Norris, 1997),因此探討新聞報導如何再現女性政治人物,就顯得重要且有意義(Devitt, 2002)。 然而,由於我國女性當選公職人員的比例,仍不能反映女性佔全國半數人口的事實,因此國內探討新聞媒體如何再現女性政治人物的研究仍不多,且既有研究往往鎖定特定人物引發的特定議題進行質化的文本研究(倪炎元,2003;吳志怡,2002;陳姿羽,2001;黃美惠,2001),僅以女性政治人物為主,而欠缺女性與男性政治人物的比較,同時分析樣本都為報紙新聞報導,探討電視新聞如何再現女性政治人物的研究仍付之闕如。然而,傳統「眼見為真」的觀念,電視已成為台灣地區民眾最信任的新聞媒體,認為電視最能幫助瞭解社會事件(羅文輝,2004),因此探討電視新聞如何報導女性政治人物有其必要。本研究將以2004年大選期間兩位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與宋楚瑜為例,探討國內的電視新聞媒體再現不同性別的政治人物是否有所差異,並進一步分析電視新聞所再現的女性政治人物,是否仍受到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左右。
5

電視新聞中之影像與感動:以電視新聞專題為例

陳其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視新聞利用剪接將影像轉化成為敘述工具,由於剪接者手法上的差異,使得電視新聞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來敘述故事。這種多元的敘事風格,讓觀眾可以透過不同的影像形式抒發情感,其中「感動」是電視新聞中最常運用之情感效果。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電視新聞中的影像與其引發感動的原因作為研究重點,以電視新聞專題做為研究對象,而發展出以下三個問題:一、電視新聞專題中的感動:要素為何?二、電視新聞專題畫面如何表現感動要素?三、電視新聞專題的剪接如何表現感動? 由於感動是一個心裡描述的過程,任何的情緒皆無法透過數字來檢視它的強弱程度,因為它的形成過程中有許多複雜的因素,這些都必須藉由參與者的描述才可以得知。而感動的面貌隱藏於影像之中,電視新聞中的感動影像也不可能經由問卷中的量表來制定。因此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與文獻分析作為研究工具。 電視新聞中的感動藉由影像的敘述方式來呈現,透過訪談與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電視新聞以影像作為表達情緒的工具,利用既有的新聞故事,透過當中的人、事、物將情感展現出來,其中的感動來自於真實的情感與人物之間彼此的互動。二、影像利用剪接串聯情感時,必須強調其中的因果關係,沒有因果關係的影像,不會讓人感動。三、除了因果關係與共同經驗外,美也是造成感動的因素之一。在許多的藝術形式中,美經常被用來製造感動,影像當然也不例外,在電視新聞當中,美感的塑造是在既有敘事結構之外的影像運用。四、感動來自於一個有系統的故事,任何片段的感動,必定由其結構性的故事情節所引起,而一個故事能夠透過影像完整呈現,依賴的便是剪接。 關鍵字:電視新聞、影像、剪接、感動 / The image of television news is presented by edit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editors, television news could be presented in various ways. The diversified modes of image allow the audience to off-load their feelings. To move them is the frequent technique use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pecial television news subject.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figure out the reasons that image evoke feeling. There are three main topics. One topic is to find out what is the element of touching in special television news subject. Then the following is to analyze the element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find out how the editing expresses affection. Touching is the process of inside description. The feeling is impossible to examine the degree by figures.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includes of many complicated factors, which have to be expressed by the actors. Furthermore, because the touching is concealed from the image, the touching image is not possible to quantify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proceeds by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ze. Touching of television news is presented by the expressing of image. By interview and analyze,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in four aspects. First, image is the instrument to express emotion in television news. A news story is constructed by the events, the actors, and the objects. The touching come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all the subjects. Second, editing has to emphasize on the cause and effect to connect the feeling. Without the emphasis, the image is not touchable. Third, in addition to cause and fact and the common experience, beauty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touch people. In many forms of arts, beauty is applied to evoke emotion. Image is no exception. In television news, the application of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 Finally, touching is evoked from a systematic story. Any part of touching must have arose from the constructive plots. A story which can be presented in complete relies on the editing. Keywords: television news、image、editing、touching
6

台灣電視新聞報導爭議女性之負面形象研究

呂雅惠, Lu, Ya 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女性在各種媒體中呈現的形象之研究數量繁多,但以「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媒介類型,探討在電視新聞中女性的形象是如何在電視新聞這個特殊的文本上被呈現的研究卻付之闕如。台灣的電視新聞競爭激烈,經常為了收視率而錙銖必較,電視媒體成為了一窩蜂追逐八卦新聞的嗜血者,台灣的媒體幾乎年年都以「壞女人」為劇本,炒作驚世駭俗的新聞題材。本研究以電視新聞的報導作為分析的對象,希冀找出在電視新聞中這種被歸類為「壞女人」的爭議性女性是如何的被呈現,這種女性因為其哪些爭議性特質而成為媒體的焦點,進而被大眾消費。研究方法以量化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九家電視新聞台如何報導三位具爭議性的女性及其形象為何。
7

電視新聞製播品質管制--ISO 9002應用之研究

黃雅婷, Huang, Ya-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視新聞是多數民眾的重要資訊來源,而電視新聞的競爭在眾多衛星頻道加入戰局之後,由原本三家無線電視台的競爭,轉變成為百家爭鳴的激烈戰況。新聞品質對電視台而言,代表其形象與重要財源收入。對於電視台管理階層而言,引進一套能兼顧提昇經營績效與獲利能力的新型態管理模式,是相當值得嚐試的做法。 ISO 9000系列是由製造業所發展的一套品質管理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將企業經營視為品質經營。此一針對「品質」要求所發展之管理方法,逐漸擴大應用至其他產業時,ISO系列即成為企業追求經營績效的一套方法。企業追求全面品質管理時,品質管制是最基本的要求。ISO 9000系列提供了一套品質管理系統與三種品保模式(9001、9002、9003)。既然新聞的產製對於電視台而言十分重要,本研究根據電視新聞製播內涵、ISO 9000系列內涵、品質管制基本概念等相關文獻探討,試圖將電視新聞製播品質管制與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條文相結合,找出兩者間相互為用的關係。做為電視新聞管理人員在引進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提供其新聞製播品質時的參考。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品質管理對於電視新聞的意義、目前電視新聞品質管制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將ISO 9002品質系統認證應用於電視新聞製播各階之品質管制,以及ISO條文的優先性與適用性如何。本研究所得之結論如下: 一、 新聞製播品質管制引進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新聞組織重新思考增進新聞品質之管制事項。 二、 使新聞製播作業流程與品質要求成文,降低「人」的因素所造成的錯誤。 三、 對於新聞品管提供積極的預防錯誤的功能與助益,但對於提昇新聞品質的內容表現上有其限制。 四、 藉由教育訓練使新聞從業人員體認新聞品質管理的意義藉以提升整體品質管理意識。 五、 通過ISO品質系統認證不代表對新聞品質的保證,應不斷進行品質改進的各種管理工具的嚐試。 六、 實施ISO品質管理系統有助於重新思考新聞部組織架構之現況。 七、 正視在新聞品質管制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八、 落實新聞人員作業品質之稽核與教育訓練,積極提昇人力素質。 九、 電視新聞部門推行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之條文優先性依序是:4.10檢驗、4.1管理責任、4.2品質系統、4.8產品鑑別與追溯性、矯正與預防措施、4.13採購、4.6採購、4.9製程管制、4.15搬運儲存包裝防護與交貨、4.7採購者供應品管制第、4.19服務、4.11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4.5文件與資料管制、4.20統計技術、4.16品質記錄管制、4.3合約審查、4.18訓練、4.12檢驗與測試狀況以及4.17內部品質稽核。排名愈前者,表示其與新聞品質、新聞製播效能之相關性愈高,受訪者認為此類條文在引進ISO品質管理系統時應優先採納應用。 十、 電視新聞部門推行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之條文適用性依序是:4.1管理責任、4.3合約審查、4.9製程管制、4.2品質系統、4.8產品鑑別與追溯性、4.13不合格品管制、4.7採購者供應品管制、4.10檢驗與測試、4.15搬運儲存包裝防護與交貨、4.6採購、4.20統計技術、4.14矯正與預防措施、4.11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4.5文件與資料管制、4.16品質記錄管制、4.19服務、4.12檢驗與測試狀況、4.18訓練以及4.17內部品質稽核。適用性排名愈前面者,表示條文實際應用於新聞製播品質管制實務時,在執行上困難度較低。
8

觀眾價值觀與選看電視新聞評估因素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地區大學生為例 / Viewers' Value and Selecting TV News

黃玉容, Whang, Yu Z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1.探討相關文獻,瞭解電視新聞觀眾之價值觀念、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的評估因素之理論與研究。   2.瞭解電視新聞觀眾的價值觀念、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評估因素之現況及其差異情形。   3.歸納本研究結果,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大眾傳播之理論與實務領域之參考。 二、研究文獻:   本研究的文獻探討包括價值觀念、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評估因素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以北區在學之大學學生四百四十三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社會與趣調查問卷」、「觀眾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之評估因素」問卷兩種。使用的統計方法為:次數與百分比、皮爾森積差相關、變異數分析、t檢定、多元迴歸分析等。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   1.電視新聞觀眾之人口特性分析與媒介使用行為。   2.電視新聞觀眾之價值觀念現況、差異比較及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係。   3.電視新聞觀眾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之評估因素、差異比較及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係。   4.電視新聞觀眾之價值觀念與選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評估因素之關聯性。   5.預測相關變項之多元迴歸分析。 五、研究結果:   (一)電視新聞觀眾之媒介使用行為:     ①觀眾獲取消息常見的管道中,認為電視新聞最重要,報紙次重要,廣播第三重要。②觀眾平均每天收看電視的時間約一小時左右。③觀眾平均每週收看晚間電視新聞氣象之天數約三、四天。④觀眾平均每天收看晚間新聞氣象的時間為21分鐘至30分鐘。⑤觀眾最常收看晚間新聞氣象之頻道為台視第一,華視次之,中視第三。⑥觀眾收看電視新聞時經常是很專心的。     觀眾之人口特性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係:     觀眾接觸電視之時間、接觸晚間新聞氣象之頻率、接觸晚間新聞氣象之時間皆因人口特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而收看電視新聞之專心程度則不因人口特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電視新聞觀眾之價值觀念:     電視新聞觀眾重視的價值觀念依序為審美、社會、經濟、政治、理論、宗教。電視新聞觀眾之價值型人數多寡依序為審美型、社會型、經濟型、政治型、理論型、宗教型。     1.觀眾價值觀念之差異:       ①性別上之差異是男性較女性重視理論、經濟、政治價值,女性較男性重視社會、審美價值。       ②就讀學校之差異為就讀公立學校者較就讀私立學校者重視經濟、審美、宗教價值,就讀私立學校者較就讀公立學校者重視理論、社會、政治價值。       ③另外,觀眾之價值觀念因就讀學院、年級、成長地區、宗教信仰、母親職業、父親教有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省籍之不同,故價值觀類型有差異存在,但不因父親職業、全家月平均收入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2.觀眾價值觀念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係:       觀眾價值觀念之不同,在收看電視新聞時之專心程度上有差異存在,在收看電視時間、每週收看晚間新聞氣象之天數及每天收看晚間新聞氣象之時間上則無差異存在。   (三)觀眾選看晚間新聞氣象之評估因素:     1.觀眾選看晚間新聞氣象評估因素之差異:      觀眾選看晚間新聞氣象之評估因素會因就讀學校、學院、年級、性別、宗教信仰、父母親職業、父親教有程度之不同而有差異存在,則不因成長地區、母親教有程度、全家每月平均收入、省籍之不同而存在差異。     2.觀眾選看晚間新聞氣象評估因素與媒介使用行為之關係(見第三章第三節)。   (四)觀眾價值觀念與選看晚間新聞氣象評估因素之關係:     價值觀念之不同,在選看晚間新聞氣象時,在以主動性因素之新聞報導取向、新聞品質、新聞公信力、時間安排及以被動性因素為評估依據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在主動性因素之主播形象、製作風格、新聞寓教功能、新聞播出型態等選擇依據上則無差異存在。   (五)預測相關變項之多元迴歸分析(見第三章第五節)。
9

大學生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之評估

薛宇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有線電視開放以來,新聞頻道在數量上的增加,使得新聞主播的人數比起過去三台時期多了數十倍。在收視率的爭奪戰下,為吸引閱聽大眾的目光,電視新聞主播逐漸明星化與年輕化。討喜的面孔、清晰的口齒,親和的播報態度,作為各新聞頻道品牌的代言人,亦或是新聞事件的引言者,新聞主播的整體形象,或多或少影響了觀眾對新聞內容的認知,以及對新聞可信度的評價。因此,新聞主播形象塑造與維持愈顯重要。 而閱聽眾對主播形象的看法是如何的呢?本研究旨在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大學生閱聽族群對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的評價與認知,並試圖了解影響電視新聞主播形象的相關因素,以及電視新聞主播形象與電視新聞可信度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顯示,除了「私德」方面分數偏低,其餘的題項都在平均數以上,可見閱聽眾對主播形象具有不錯的認知與評價;此主播形象可分為五大面向,分別是「新聞專業表現」、「外在條件」、「播報技巧」、「播報姿態」與「身心狀況」;影響主播形象的人口變項包括性別、科系、省籍與政黨傾向;影響主播形象的媒介接觸因素則以「報紙使用」、「電視使用」、「電視新聞使用」等達到顯著性,而在形象的五大面向上,皆以「電視新聞可信度面向」的預測力最高,證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與電視新聞可信度之間具有相關。
10

電視新聞媒體代言人形象與代言關係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聞台為例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 of a Spokesperson and the Brand of the Company: Cross-case Analysis of the Cable TV News Stations in Taiwan

陸剛, Lu, K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有線電視頻道自1993年開放至今,已經多達上百個頻道可供選擇。多項調查研究顯示,有線電視是台灣觀眾收看電視的主要選擇,其中「最常收看」和「最喜愛」的都以新聞頻道為主。各頻道之間競爭激烈,開始藉由建立品牌,做出區隔,其中也包括藉由品牌代言人來加強閱聽人的印象。然而,代言人在言行出現爭議時,一般企業和媒體企業的處理,卻有所差異。 本研究先從理論歸納出一般企業代言人的選擇、考量的條件,再從實務操作中,修正、整理出有線電視新聞台代言人的選擇、考量條件。再透過個案研究,試圖找出影響有線電視新聞台代言人代言關係的關鍵因素,並對有線電視新聞台的管理者提出經營管理代言人的建議。 研究發現,有線電視新聞台代言人的綜合形象條件與代言關係,並非全部正相關,而且也沒有一致性的關鍵因素,必定導致代言關係受到影響,大多是時空環境、社會氛圍、以及收視績效等綜合考量。儘管如此,代言人與觀眾的契合度,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因此,有線電視新聞台在經營管理代言人上,應以新聞專業為基礎,以節目品質與代言人形象相互拉抬,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更明確的規範代言人言行、並藉由文化的養成,將規範內化。培養代言人應以企業策略為導向,知人善任、因材施教,提升與觀眾的契合度,達成企業的策略目標。 / Since the ban on cable television channels was lifted in 1993, 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one hundred channels in Taiwan.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nd reports, cable TV has been the top choice among local audience, and news channels are often selected as "most watched" and "mostly liked."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news channels, many stations began to create their own brand, find a niche market, and even hire spokespersons to attract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However, as far as how to manage a spokesperson's controversial behavior or comments, there seems to hav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businesses in general and the media. Based on existing theories and studies this study buil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how businesses choose the spokespersons and the bases of their considerations. Then, this study identified, from hands-on experiences, the traits and quality of a spokesperson for cable news stations. Through multiple case studies, this study uncovered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in cable news stations' endorsement cases, and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cable news stations as to work with spokespersons.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a cable news station's spokesperson's image in general and his or her partnership with the st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no single key factor which can lead to an endorsement failure. The affecting factors are combinations of history backgrou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V reviews and ratings. Nevertheless, the chemistry between a spokesperson and the audience is still a crucial factor. Therefore, cable news stations should put the professionalism as the top priority when choosing a spokesperson and try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image for the station via promoting program quality and spokesperson image. How should a spokesperson conduct his or her behavior needs to be clearly defined and internalized through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nurture a spokesperson, a company has to set up its business strategies as guidelines, understand its employees well, encourage them to thrive, train according to one's ability, promote compatibility with the audience, and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s.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