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對外關係的國內根源:兩岸經貿交流中的利益、符號與威脅 / Domestic Roots of Foreign Relations: the Interests, Symbols, and Threats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Exchanges陳映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兩岸關係既是臺灣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也是支配臺灣內部政黨競爭、統獨認同與利益配置等政治議題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臺灣民眾面對兩岸相關議題,時常面臨理性與感性的抉擇,「理性自利」觀點認為利益極大化是選擇時的衡量準則;「感性認同」觀點則主張情感認同等符號才是決定態度的關鍵。本研究使用2008年、2009年、2012年與2013年的民意調查資料,從「理性自利」、「感性認同」與「威脅認知」三個面向切入,追蹤與探析臺灣民眾如何評估兩岸經貿交流所帶來的利益,以及此經濟利益評估對於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與「統獨立場」的影響,並進一步剖析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交流立場與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的整體與個體利益評估不同,且利益評估確實影響了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與「經貿立場」,認為利益變差者傾向認同臺灣人、臺灣獨立,認為利益變好者傾向認同中國人與都是、維持現狀與統一。此外,臺灣民眾具有以大我為優先的傾向,整體利益的好壞是決定其經貿立場的關鍵,認為有利於整體即支持開放,若有害於整體則支持緊縮。然而,臺灣民眾與中國大陸日益疏離的趨勢並未出現改變,因為政黨認同、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等感性因素,以及威脅感受,對於臺灣民眾的兩岸議題立場抉擇仍具有顯著影響力。因此,本研究認為「理性自利」雖然看似能引導臺灣的兩岸議題民意結構,但「感性認同」與「威脅認知」或許才是左右臺灣民眾態度的真正關鍵,也是造成臺灣民意對中國大陸愈趨「疏離」態勢的根本原因。
|
Page generated in 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