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政府支出、公有財與匯率的動態調整

張文□, ZHANG, MI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一個日趨開放的經濟體系,而言,在朝向國際整合的路途中,無疑的政府的決策 居於主導的地位,經濟決策者必需正確評估總體政策的效果,尤其要了解政府支出與 私人支出間的互動關係,方能正確引導經濟發展。 本論文即試圖分析政府行為與私人行為的相關性,尤其注重政府融通、公有財提供對 私人部門生產與消費的互補替代性,在完全預見的概念下,分析各種政府融通政策的 可能影響,希望能夠對於實際政策運作的可能性給予一個理論性的描述,從其間我們 可以發現政府支出對私人部門的效果,取決於公有財提供的型態,再則政府債券的發 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性,必須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現象。政 府支出對匯率的影響方向,同時取決於公有財邊際利益的大小。 論文內容包含五章: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其研究方向,第二章基本 模型,建立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推論其個體基礎及其均衡條件,第三章靜態穩定 均衡分析,利用完全預見特性,說明政策干擾的長期效果,第四章傳遞動態分析,探 討各種融通政策效果,第五章結論,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2

台北市地方財政之研究

林慶隆, Lin, Qing-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之富強,建築在國家雄厚財力與健全財政基礎上,先總統曾謂:「財政為庶政之 母」,可知市政建設端賴財政之有效支援及健全之財政組織體系,從市政結構中可以 顯示市政建設的方向,也可估測市政發展的限度。台北市為工商型都市,具有地方財 政之特性,本文擬研究台北市財政組織體系及收支情形,並對公有財產管理加以探討 。 第一章:說明研究本文動機目的及探討的範圍。 第二章:簡述地方財政基本觀念與認識。 第三章:說明台北市改制院轄市前後財政組織之差異及現行國地稅務機構組織體系之 概況,並與德黑蘭市、洛山磯市及擅香山市之稅務組織體系加以比較,針對其缺失提 出建議。 第四章:敘述台北市財政收支結構情形,面對市財政漸入困境,提出因應措施藉供參 考。 第五章:敘述台北市公有財產運用及處分情形,並提出必進之看法。 第六章:匯總與結論。
3

公共投資財源籌措之研究—以國建六年計畫中之大型交通建設計畫個案為例 / Financing for the public investment research - A case study on hug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Six- year national con- struction plan.”

梁嘉樂, Liang, Chia L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投資是政府施政的表現,以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民主國家的政黨在選舉前多以公共投資作為政見訴求重點,而執政後的政黨,更是利用掌握國家資源分配權力之便,積極進行各項公共投資,以突顯政績。這是為何在過去四十年裡,自由世界許多國家藉凱因斯的「擴張總需求」主張,大肆以赤字支用方式擴大政府規模,恣意揮霍國家資源從事各項硬體軟體公共投資。但是造成的後果是國家財政赤字龐大,陷入以債養債的困境。近年來,時代潮流猛然反轉,多數國家都自「大政府」的迷夢中省悟,努力抑制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採取緊縮性政策逐步削減長年累積的龐大公共債務之際,我國恰好在此時放棄了保守穩健的作風,於民國七十九年推出涵蓋七七五項計畫項目,金額高達八.二兆元的六年國建計畫。計畫推出初期,引起了排山倒海的質疑,以如此龐大的公共支出驟然在短短六年期間投入,是否超出政府財政負擔能力範圍﹖對總體經濟以及產業、就業結構之衝擊是否太大﹖公共投資的財源問題,關係了計畫的成敗,行政官署在規劃公共投資計畫時,是否對「成本效益」作了澈底的考量,並且以其為計畫推動與否的評估指標﹖如果決定推動一項需要龐大資金的計畫時,財源在那裡﹖由現有稅收支應,或以「受益者付費」原則開闢新的財源,以免增加國庫負擔。如果公共投資計畫牽涉了不同的各級政府,經費要如何分擔﹖這些都是在計畫付諸執行前必須先予確定的。我國公共政策的規劃一向有不夠嚴謹的缺失,致使執行時遭致諸多障礙,是政府施政上的弱點。六年國建計畫在整體財源籌措方面,受到了最多議論。探討六年國建中個案計畫的財源籌措過程,可以提供政府未來在規劃公共投資計畫時 ,一個檢討的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