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甲骨文合集》綴合研究 / New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Great Collection Of The Oracle Inscriptions》of Oracle Bone Fragments江左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甲骨片埋藏於地下,歷經三千餘年之久,也因為土層的壓力,又或腐化等種種原因,甲骨的質地也因而變得脆弱,出土時因為環境、溫度或人為的種種因素而更易破碎。
正因甲骨的破碎、不完整的資料,使得甲骨研究受到了局限,也容易造成解讀上的不全,因此學者乃更傾力於恢復甲骨的原貌。拼合之後的甲骨既然有助於學術上的研究,因此,甲骨的綴合就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甲骨文合集》由郭沫若主編,胡厚宣擔任總編輯並親自主持,編撰時程歷時約二十年,於1978~1982年相繼出版完成,共收錄甲骨41956片,其中有很多圖版都是經過拼綴的。《合集》團隊確實在甲骨綴合方面,用心甚深。
《合集》對於綴合工作來說有著重要的地位。而我們在《材料來源表》中卻無法區分哪些綴合是屬於《合集》團隊的成果。現今甲骨綴合越來越受到重視,屢有新綴出現,但是許多研究者也常因不明哪些甲骨片是經《合集》所綴,因此在引用時便常被忽略。因此筆者便想就此方向,來研究《合集》的綴合貢獻,並比較各家說法做一釐清。更以此入手,將《合集》的綴合做一研究及整理。
|
2 |
晚明中篇小說合集現象研究 /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Novella Collection in Late Ming陳明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晚明出現一批以收錄中篇小說為主的小說合集,包含《國色天香》、《繡谷春容》、三種《燕居筆記》、《萬錦情林》、《花陣綺言》和《風流十傳》等,藉由收錄的過程,這批合集為新興的中篇小說做出搜集與整理,並且創新了版面編排方式,開啟一種新的小說合集現象。
因此,本論文第二章從晚明中篇小說合集的版本及版式入手,並認為合集中的圖片對於書籍版面的整齊性、藝術性有所提升。第三章則分析晚明中篇小說合集的選集精神,認為編者在收錄的過程中,在實用性與娛樂性兼具的文化性格下,有著「話本」與「傳奇」的混用、文類互滲的情形。第四章則提出晚明中篇小說合集在文化特質上,同時兼具通俗與雅化,內容上則追求情欲的自由,編者亦不忘於編輯過程中射利揚名,藉由小說合集顯揚自己的名聲。
第五章則進入中篇小說內部的分析,中篇小說同時包含言情與述志兩大部分,在模式化的敘述傾向下,隨著時代文化對於情欲/道德的拉扯,中篇小說在男女主角身上,也有了不同的情欲姿態。
最後將晚明中篇小說的合集現象,置入明清小說發展史之中,本論文試圖將此一合集與出版史、版畫史、小說史做一連結,並將中篇小說中的摶化性格作一梳理,並以中篇小說對後世的影響作結。
|
3 |
商周族氏銘文研究袁國華, YUAN, GU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由於大陸學者編纂<商周金文合集>,收集整理有關族氏銘文方面的資料,初步
發現商周銘文合共有一萬條左右,其中族氏銘文就偶四千幾百條,數量相當可觀,幾
乎接近總數的一半.因此,對於族氏銘文的收集,整理與研究,是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
容庚<金文編>附錄上篇,最先將族氏銘文與其他商周金文分別開來,而統稱之為「
圖形文字」.<金文編>是一本檢查金文的字典,將形同形似的文字歸類,不作解釋
.後來張自昇、周法高、李孝定三位根據<三訂金文編>附錄上篇所收之圖形文字之
不可識者,編寫成<金文詁林附錄>,上篇也收錄了圖形文字,但將各家有關的解釋
,臚列於每字之後,並詳為論斷,是本論文重要的參考文獻.
研究方法,大抵採用了分析法、歸納法以及演繹法三種,就各章不同的材料以及需要
,分別加以運用.
本論文各段落次序,首先說明研究的目的、以及資料來源.其次由檢討舊說出發,替
族氏銘文做定名的工夫,名稱統一之後,便能順暢地連接其餘各章.跟著便是族氏銘
文與甲骨文的比較雸究,以表列的方式,把有關的細目逐一統計.然後是族氏銘文的
分類說蒙.最後結論綜合說明本論文各章所得的結果.
在整理雸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族氏銘文既有族徽的功能,又有文字的性質,而族
氏銘文由於有不同的起源,又形成了不同的種類.總而言之,若要探索族氏銘文的本
來面目,不得不從已出土的地下資料入手.
|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