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嚴復思想轉變研究(1912-1921)--以嚴復對傳統、西學態度的轉變做為分析的主軸武金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嚴復(1854~1921)思想由早年到晚年轉變的情形,一直是研究嚴復的學者所注意的問題。嚴復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說:「秦以來之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又說:「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強之效者,無目者也。謂不講富強,而中國自可以安;謂不用西洋之術,而富強自可致;…….皆非狂易失心之人不為此。」但在進入民國後,嚴復卻說:「不佞垂老,親見脂那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作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過去學者多將此解釋為嚴復的思想是由「激進」轉變為「保守」,是由早年的「全盤西化」轉變為晚年的「返本復古」,認為嚴復在晚年時變得保守、頑固、反動。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解釋並未能呈現出嚴復思想轉變的真相。筆者認為,要了解嚴復思想轉變的真相,就必須由嚴復鼓吹西學、鼓吹西方富強之道,希望中國經由學習西學而變成像西方一樣富強的期望,以及他對中國官吏、士子、政客、軍閥自私自利、不顧國家、道德敗壞行為的批評這兩條線索的起伏來看嚴復思想的轉變,如此才能真正看出他思想轉變的真相。
筆者認為嚴復自1895年到1921年,嚴復自始至終一直都對鼓吹西學、鼓吹西方富強之道,及中國官吏、士子、政客、軍閥自私自利、不顧國家、道德敗壞的情形這二件事很關心。但在1895年到1912年間,他對鼓吹西學、鼓吹西方富強之道的關懷超越了對中國官吏、士子、一般人民自私自利、不顧國家、道德敗壞行為的關心,他的思想因此顯現出「批評傳統與鼓吹西學」的特點;而在1912年至1921年間,他對中國政客、軍閥自私自利、不顧國家、道德敗壞行為的關懷:超越了對鼓吹西學、鼓吹西方富強之道的關心,其思想因此顯現出「批評西學與肯定傳統」的態度。
筆者個人希望,筆者這篇論文對嚴復思想轉變的說明,能夠呈現出嚴復思想轉變的真相。
|
2 |
嚴復富強思想研究李永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3 |
嚴復翻譯工作硏究之一例: 赫胥黎之天演論. / Yan Fu fan yi gong zuo yan jiu zhi yi li: Hexuli zhi Tian yan lun.January 1972 (has links)
書名據目次前.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Shu ming ju mu ci qian.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400-427).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一章 --- 嚴復的生平 --- p.8 / Chapter 第一節 --- 早年的傳統教育 --- p.8 / Chapter 第二節 --- 船政學堂 --- p.10 / Chapter 第三節 --- 海上游歷與留學英國 --- p.12 / Chapter 第四節 --- 由軍界轉至思想界 --- p.19 / Chapter 第五節 --- 繙譯事葉的肇始 --- p.24 / Chapter 第六節 --- 繙譯方面的貢獻 --- p.30 / Chapter 第七節 --- 繙譯時期的政論和動態 --- p.44 / Chapter 第二章 --- 嚴復繙譯天演論的動機 --- p.70 / Chapter 第一節 --- 發出種族危機的警告 --- p.71 / Chapter 第二節 --- 發出本土文化危亡的警告 --- p.99 / Chapter 第三節 --- 宣傳人定勝天的價值 --- p.123 / Chapter 第三章 --- 嚴復繙譯天演論而維護斯賓塞學說 --- p.151 / Chapter 第一節 --- 斯賓塞在嚴復心目中的地位 --- p.151 / Chapter 第二節 --- 赫胥黎的倫理觀 --- p.164 / Chapter 第三節 --- 嚴復維護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說 --- p.177 / Chapter 第四章 --- 天演論譯本出版前嚴復進化思想的特質 --- p.221 / Chapter 第一節 --- 弱者的進化思想 --- p.221 / Chapter 第二節 --- 人定勝天的內涵 --- p.235 / Chapter 第三節 --- 邏輯條理上的統一 --- p.254 / Chapter 第五章 --- 嚴復天演論對晚清思想界的影響 --- p.279 / Chapter 第一節 --- 傳播程序 --- p.279 / Chapter (一) --- 文體與傳播的關係 --- p.279 / Chapter (二) --- 時局與傳播的關系 --- p.296 / Chapter 第二節 --- 政治性的影響 --- p.318 / Chapter (一) --- 對君憲派的影響 --- p.320 / Chapter (二) --- 對革命派的影響 --- p.333 / Chapter 第三節 --- 學術性的影響 --- p.353 / Chapter (一) --- 以進化觀點治學 --- p.353 / Chapter (二) --- 西化思想的繼續輸入 --- p.365 / 應用資料 --- p.400 / 參考書目 --- p.412 / 參考論文 --- p.422
|
4 |
嚴復對張之洞體用論的批評 =: Jen Fu's critique of Chang Chih-tung's concepts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 / Jen Fu's critique of Chang Chih-tung's concepts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 / Yan Fu dui Zhang Zhidong ti yong lun de pi ping =: Jen Fu's critique of Chang Chih-tung's concepts of substance and function.January 1979 (has links)
論文(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哲學部,1979. / Ms.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zhe xue bu. / 導言 / Chapter (甲) --- 現代化的含義 --- p.7 / Chapter (乙) --- 中國近百年現代化的歷史背景及特徵 --- p.9 / Chapter (丙) --- 本文之目的 --- p.14 / Chapter 第一章 --- 時代背景 --- p.21 / Chapter (甲) --- 洋務派 --- p.21 / Chapter (乙) --- 守舊派 --- p.26 / Chapter (丙) --- 改良派 --- p.29 / Chapter 第二章 --- 嚴復在戊戌政變前的政論 --- p.39 / Chapter (甲) --- 嚴復的早期學習生活 --- p.39 / Chapter (乙) --- 嚴復在戊戌政變前的政論 --- p.43 / Chapter (一) --- 政論的精神 --- p.45 / Chapter (二) --- 政論的內容 --- p.46 / Chapter (三) --- 政論的哲學思想 --- p.51 / Chapter 一 --- 宇宙觀 --- p.51 / Chapter 二 --- 認識論 --- p.55 / Chapter 三 --- 倫理觀 --- p.61 / Chapter 四 --- 政治論 --- p.64 / Chapter 第三章 --- 張之洞勸學篇的體用論 --- p.74 / Chapter (甲) --- 張之洞的簡略生平 --- p.74 / Chapter (乙) --- 勸學篇的產生 --- p.76 / Chapter (丙) --- 勸學篇的精神 --- p.79 / Chapter (丁) --- 勸學篇的內容 --- p.83 / Chapter (戊) --- 勸學篇的體用論 --- p.91 / Chapter (一) --- 體用二字的出處及沿用 --- p.91 / Chapter (二) --- 體用二字的應用方式 --- p.94 / Chapter (三) --- 體用論的具體對象 --- p.96 / Chapter (四) --- 體用論的理論基礎 --- p.101 / Chapter 第四章 --- 嚴復對張之洞體用論的批評 --- p.110 / Chapter (甲) --- 嚴復與外文報主人論教育書的產生 --- p.110 / Chapter (乙) ---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的重要性 --- p.114 / Chapter (丙) ---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的內容 --- p.122 / Chapter (丁) ---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對張之洞体用論的批評 --- p.125 / Chapter 第五章 --- 分析張之洞的體用論 --- p.136 / Chapter (甲) --- 社會心理的分析 --- p.136 / Chapter (乙) --- 個人性格的分析 --- p.140 / Chapter (丙) --- 實際功用的分析 --- p.144 / Chapter (丁) --- 思想理論的分析 --- p.150 / Chapter 第六章 --- 分析嚴復的政論及其對張之洞體用論的批評 --- p.168 / Chapter (甲) --- 社會心理的分析 --- p.168 / Chapter (乙) --- 個人性格的分析 --- p.171 / Chapter (丙) --- 實際功用的分析 --- p.175 / Chapter (丁) --- 思想理論的分析 --- p.179 / Chapter (一) --- 戊戍政變前的政論之哲學思想 --- p.179 / Chapter 一 --- 宇宙觀 --- p.180 / Chapter 二 --- 認識論 --- p.181 / Chapter 三 --- 倫理觀 --- p.182 / Chapter 四 --- 政治論 --- p.184 / Chapter (二) ---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對張之洞体用論的批評 --- p.186 / Chapter 一 --- 批評的方法 --- p.186 / Chapter 二 --- 批評的內容 --- p.187 / 結論:時代意義 --- p.193
|
5 |
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1895‐1915)—以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為中心 / The Formation of "Equality" Concept in Modern China(1895-1915)─Based on Kang You-wei, Yan Fu and Zhang Tai-yan邱偉雲, Chiu, Wei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張灝先生曾指出中國近代思想具有一個轉型期。在這轉型期中,傳統概念資源在新時代命題下受到挑戰,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必須在一個萬國之新世界秩序下,重新擘畫中國的位置,因此在中國要回應內在取向危機與外在列強的挑戰下,便啟動了思想轉型的旅程,上述這段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即稱之為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平等」觀念作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戮力追求的新價值,自然也經歷了這段思想轉型的過程;在轉型過程中隨著張灝先生所指出中國近代思想之普遍主義/特殊主義雙層建構現象,「平等」論述也呈現出普遍性平等與特殊性平等觀的雙重展演。本文即是欲從轉型時代的角度出發,觀察「平等」觀念從傳統發展至現代的過程中,如何在普遍性上成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於理想上的永恆追求;又如何在特殊性上滿足不同行動者於現實層面的生命–政治目的。追尋中國近代平等觀念在轉型時代中的發展,以及平等觀念如何回應中國近代三大兩歧命題:傳統/現代、理想/現實、政界/家界的矛盾與拉扯,即為本文之主要研究目的與論述核心所在。
本文在研究範圍上,主要以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平等」論述為主,而旁及中國近代其他知識分子的平等觀,以及與平等觀念發展相伴共生的其他相關近代論述。而在研究方法上,則採用綜合的觀念史研究法,一方面觀察宏觀面向的中國近代平等觀念史發展及其類型結構,一方面觀察微觀部分的論者個體「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與「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Act)的平等論述內在動機;而上述兼顧宏觀與微觀的綜合觀念史研究法,則必須透過數位人文技術(Digital Humanities)的協助才能達到研究方法循環,故本文研究即由綜合的觀念史研究法與數位人文研究法合作完成。而在研究結果上,本文分析了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平等觀後,提出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發展,依序有啟蒙平等、救亡平等、革命平等的歷時性發展特徵;以及三人皆各自代表了國學近代化下的儒家平等、道家平等、佛家平等觀之觀念類型。並在描繪出三人平等觀的特殊性後,更進一步地勾勒出三人平等觀的普遍性意義,即僅追求政界平等而不論家界秩序,呈現出一種有別於五四時期激進式三綱平等訴求的漸進式平等觀念形態,本文認為漸進式平等即是晚清平等觀念最為特殊之展演。
在本文研究貢獻上,則是對以往學者大都認為西方觀念一入中國,就立即挑戰了三綱,而呈現出三綱同時瓦解的主張進行商榷。本文認為以往學者忽略了晚清時期有一批知識分子,他們戮力於緩解家界倫常的平等革命而不贊成家界平等,這一行動群體的存在是前輩學者較為忽略的部份。因此本文透過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勾勒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中僅追求政界革命而反對家界革命一派的主張,並動態刻劃這個群體與主張三綱平等的無政府主義者之對詰過程,豐富清末民初歷史研究的厚度,即為本文之研究貢獻。
而在康有為以儒學本土資源完成啟蒙平等觀的建構、嚴復從道學出發建構救亡平等觀,以及章太炎從佛學會通革命平等觀的行動過程中,也標示了一個晚清階段國學再造的特殊意義,即: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意圖透過會通傳統本土資源與西方觀念,以追求啟蒙、救亡、革命目的下,也順勢促成了中國傳統國學的近代化發展。而中國近代平等觀念中所呈現出的國學近代化色彩僅為一個面向,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乃是透過對於整個傳統國學觀念系統內涵的轉置,來強化國學與西方文明之間的對話能力,並完成國學從傳統邁入現代的再造歷程。故將來可從「國學近代化」的角度出發,觀察各種本土觀念如何透過與西學會通,完成中國近代思想觀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過程,藉此更整全地掌握中國近代思想轉型之樣態,此即本文具有借鑑性之理論意義與推廣前景所在。
|
Page generated in 0.028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