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2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4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章太炎的文學思想. / Zhang Taiyan de wen xue si xiang.

January 1977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中國語文學部.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443-451).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Zhongguo yu wen xue bu. / Chapter 第一章 --- 章太炎生長的客觀環境和文壇概況  --- p.1-62 / Chapter 甲 --- 客觀環境 --- p.1-10 / Chapter 乙 --- 文壇概況 --- p.11-53 / Chapter 一 --- 鴉片戰爭至戊戌變法前夜 --- p.12-29 / Chapter 1 --- 早期改良主義 / Chapter 2 --- 太平天國 / Chapter 3 --- 桐城湘鄉派 / Chapter 4 --- 文筆論派 / Chapter 5 --- 宋詩派 / Chapter 二 --- 戊戌變法前後的文壇概況 --- p.30-46 / Chapter 1 --- 維新派 / Chapter 2 --- 桐城湘鄉派 / Chapter 3 --- 文筆論派 / Chapter 4 --- 晚清詞 / Chapter 5 --- 同光派詩 / Chapter 三 --- 辛亥革命前夜至五四運動前夜 --- p.47-53 / Chapter 1 --- 革命派 / Chapter 2 --- 湘城湘鄉派、文筆論派、同光派詩、常州詞派 / Chapter 3 --- 王國維 / 註解 --- p.55-62 / Chapter 第二章 --- 太炎文學思想的基礎 --- p.63-144 / Chapter 甲 --- 革命的一生不利於純文學的開展 --- p.64-71 / Chapter 乙 --- 以章太炎哲學的歸宿意義而言,文學亦只能作過渡性的安立 --- p.72-76 / Chapter 丙 --- 樸學精神的繼承和致用觀念影響下,文學藝術的開展繼續遭受打擊 --- p.77-138 / Chapter 一 --- 太炎的家庭教育導他向樸學和致用一路 --- p.77-82 / Chapter 二 --- 樸學精神的繼承和致用精神的復興 --- p.83-138 / Chapter 1 --- 古文經學的立場 / Chapter (i) --- 六經皆史的主張 / Chapter (ii) --- 對孔子的態度 / Chapter (iii) --- 對劉歆的態度 / Chapter (iv) --- 對今文派的攻擊 / Chapter 2 --- 治學態度的嚴肅認真 / Chapter (i) --- 治史 / Chapter (ii) --- 治經 / Chapter (iii) --- 治小學 / Chapter (iv) --- 治諸子玄學 / Chapter 3 --- 致用精神的復興 / 注釋 --- p.143-144 / Chapter 第三章 --- 章太炎文學思想的內容 --- p.145-411 / Chapter 甲 --- 前言 --- p.147-150 / Chapter 乙 --- 文學的定義 --- p.151-173 / Chapter 丙 --- 歷史文類的劃分和理解 --- p.174-241 / Chapter 一 --- 太炎的文學分類法 --- p.175-192 / Chapter 二 --- 太炎對歷史文學的理解 --- p.192-241 / Chapter 1 --- 論著類 / Chapter (i) --- 論 / Chapter (ii) --- 說 / Chapter (iii) --- 疏証 / Chapter 2 --- 序錄類 / Chapter (i) --- 序 / Chapter (ii) --- 跋 / Chapter (iii) --- 題詞 / Chapter 3 --- 書牘類 / Chapter (i) --- 書 / Chapter 4 --- 贈序類 / Chapter 5 --- 碑文類 / Chapter (i) --- 碑 / Chapter 6 --- 墓銘類 / Chapter (i) --- 墓誌 / Chapter (ii) --- 碣 / Chapter 7 --- 傳狀類 / Chapter (i) --- 傳 / Chapter (ii) --- 行狀 / Chapter (iii) --- 行述 / Chapter 8 --- 志記類 / Chapter (i) --- 書事、記 / Chapter (ii) --- 事略 / Chapter (iii) --- 典章 / Chapter 9 --- 詔令類 / Chapter (i) --- 詔 / Chapter (ii) --- 檄 / Chapter (iii) --- 冊 / Chapter 10 --- 表奏類 / Chapter (i) --- 奏議 / Chapter (ii) --- 表 / Chapter (iii) --- 封事 / Chapter (iv) --- 彈文 / Chapter 11 --- 辭賦類 / Chapter (i) --- 賦 / Chapter (ii) --- 頌 / Chapter (iii) --- 贊 / Chapter (iv) --- 箴 / Chapter (v) --- 銘 / Chapter (vi) --- 祭文 / Chapter (vii) --- 弔文 / Chapter (viii) --- 傷辭 / Chapter (ix) --- 哀辭 / Chapter (x) --- 輓歌 / Chapter (xi) --- 誄 / Chapter 12 --- 小說 / Chapter 13 --- 詩 / Chapter 丁 --- 文學的內容和形式 --- p.242-300 / Chapter 一 --- 文學內容的注重理禮 --- p.243-256 / Chapter 二 --- 文學形式的反對誇飾 --- p.256-299 / Chapter 戊 --- 有關的文學問題 --- p.301-336 / Chapter 一 --- 為革命,對俗文學有所容忍 --- p.301-305 / Chapter 二 --- 文章的起源和流變 --- p.305-309 / Chapter 三 --- 文章與時代的關係 --- p.309-315 / Chapter 四 --- 文氣論 --- p.315-320 / Chapter 五 --- 著作之文與獨行之文 --- p.320-322 / Chapter 六 --- 文體論 --- p.322 / Chapter 七 --- 一些牽涉了解古文學的問題 --- p.323-329 / Chapter 1 --- 題篇問題 / Chapter (i) --- 散文方面 / Chapter (ii) --- 韻文方面 / Chapter 2 --- 詩義的了解 / Chapter (i) --- 詩歌中因了音符諧熟的關係,詩人作曲,或用古辭以為詩中語,但並不表是這相同的辭語的意義就是一樣 / Chapter (ii) --- 義訓相近而情趣絶異者 / Chapter (iii) --- 韻文中有不可解者,不能強為比附 / Chapter (iv) --- 形容詞分類 / Chapter (v) --- 駢文中之詞性問題 / Chapter (vi) --- 倒植、間語的問題 / Chapter 八 --- 文章和德行的關係 --- p.329-331 / Chapter 九 --- 文體代變 --- p.332-336 / Chapter 已 --- 歷代文學的批評: --- p.337-369 / 以文類為單位: / Chapter 一 --- 小說 / Chapter 二 --- 論 / Chapter 三 --- 疏証文 / Chapter 四 --- 書志文 / Chapter 五 --- 傷辭 / Chapter 六 --- 弔文 / Chapter 七 --- 銘 / Chapter 八 --- 記 / Chapter 九 --- 詩 / Chapter 十 --- 賦 / Chapter 十一 --- 奏議 / 以朝代為單位 / Chapter 1 --- 漢 / Chapter 2 --- 魏晉 / Chapter 3 --- 南北朝 / Chapter 4 --- 隋 / Chapter 5 --- 唐 / Chapter 6 --- 宋 / Chapter 7 --- 明 / Chapter 8 --- 清 / Chapter 9 --- 近代 / Chapter 庚 --- 歷代文學流變 --- p.368-397 / Chapter 一 --- 文章類別的流變 --- p.372-397 / Chapter 1 --- 頌 / Chapter 2 --- 墓誌 / Chapter 3 --- 賦 / Chapter 二 --- 歷朝文學的流變 --- p.398-411 / Chapter 1 --- 文 / Chapter 2 --- 詩 / 注釋 / Chapter 第四章 --- 太炎文學思想與新文學的關係 --- p.412-442 / 太炎文學思想興新、就文學的枘鑿 / 太炎文學思想對新文學的貢獻 / Chapter 一 --- 反駢散、門戶之爭 / Chapter 二 --- 反對誇飾、典故 / Chapter 三 --- 文學用語方面的意見 / Chapter 四 --- 對白話文的影響 / Chapter 五 --- 對個別文類的排斥 / Chapter 六 --- 文章用本字 / Chapter 七 --- 對新文學家思想的影響 / Chapter 八 --- 文章對後世學文的影響 / 注釋 --- p.440-442 / 參考書目 --- p.443-451
2

晚清章太炎、陳天華、秋瑾革命文學之研究

孫嘉鴻, SUN, JIA-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九萬字,分為七章二十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名稱與範圍。第二章為背景說明,追溯民 族思想的由來,探索西方文化的影響,並敘述晚清文學的變遷。第三章探討革明文學 產生的緣起,由革命的涵義、性質,革命思潮的激璗,革命文藝的勃興三方面來加以 考察。四、五、六章為作家分論,以章太炎、陳天華、秋瑾三家為對象,首先考辨他 們的生平,獻身革命的經過,與革命的淵源,及對革命的貢獻;中則探究其革命思想 、主張與理想,最後分析歸納其文學作品之特色與風格。第七章為結論,檢討革命文 學的貢獻、特色、影響。本論文以歷史人物與文學作品並重,探討其思想與貢獻,反 映其人格與風格。希望瞭解晚清革命文學之實況,並補文學史之不足。
3

清代中後期の春秋左傳學

田, 訪 23 September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文学) / 乙第13047号 / 論文博第627号 / 新制||文||639(附属図書館) / 33137 / 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宇佐美 文理, 教授 武田 時昌, 准教授 古勝 隆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4

晚清革命文學研究

孫嘉鴻, Sun, Jia-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九萬字,分為七章二十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名稱與範圍。第二章為背景說明,追溯民 族思想的由來,探索西方文化的影響,並敘述晚清文學的變遷。第三章探討革明文學 產生的緣起,由革命的涵義、性質,革命思潮的激璗,革命文藝的勃興三方面來加以 考察。四、五、六章為作家分論,以章太炎、陳天華、秋瑾三家為對象,首先考辨他 們的生平,獻身革命的經過,與革命的淵源,及對革命的貢獻;中則探究其革命思想 、主張與理想,最後分析歸納其文學作品之特色與風格。第七章為結論,檢討革命文 學的貢獻、特色、影響。本論文以歷史人物與文學作品並重,探討其思想與貢獻,反 映其人格與風格。希望瞭解晚清革命文學之實況,並補文學史之不足。
5

章太炎、劉師培《春秋左傳》學研究 : 清末民初經學轉型抉微 = A new discussion on the transition of classical studies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China : the case of Zhang Taiyan's and Liu Shipei's scholarship on the Zuo commentary

黃梓勇, 01 January 2011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1895‐1915)—以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為中心 / The Formation of "Equality" Concept in Modern China(1895-1915)─Based on Kang You-wei, Yan Fu and Zhang Tai-yan

邱偉雲, Chiu, Wei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張灝先生曾指出中國近代思想具有一個轉型期。在這轉型期中,傳統概念資源在新時代命題下受到挑戰,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必須在一個萬國之新世界秩序下,重新擘畫中國的位置,因此在中國要回應內在取向危機與外在列強的挑戰下,便啟動了思想轉型的旅程,上述這段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即稱之為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平等」觀念作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戮力追求的新價值,自然也經歷了這段思想轉型的過程;在轉型過程中隨著張灝先生所指出中國近代思想之普遍主義/特殊主義雙層建構現象,「平等」論述也呈現出普遍性平等與特殊性平等觀的雙重展演。本文即是欲從轉型時代的角度出發,觀察「平等」觀念從傳統發展至現代的過程中,如何在普遍性上成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於理想上的永恆追求;又如何在特殊性上滿足不同行動者於現實層面的生命–政治目的。追尋中國近代平等觀念在轉型時代中的發展,以及平等觀念如何回應中國近代三大兩歧命題:傳統/現代、理想/現實、政界/家界的矛盾與拉扯,即為本文之主要研究目的與論述核心所在。 本文在研究範圍上,主要以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平等」論述為主,而旁及中國近代其他知識分子的平等觀,以及與平等觀念發展相伴共生的其他相關近代論述。而在研究方法上,則採用綜合的觀念史研究法,一方面觀察宏觀面向的中國近代平等觀念史發展及其類型結構,一方面觀察微觀部分的論者個體「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與「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Act)的平等論述內在動機;而上述兼顧宏觀與微觀的綜合觀念史研究法,則必須透過數位人文技術(Digital Humanities)的協助才能達到研究方法循環,故本文研究即由綜合的觀念史研究法與數位人文研究法合作完成。而在研究結果上,本文分析了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平等觀後,提出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發展,依序有啟蒙平等、救亡平等、革命平等的歷時性發展特徵;以及三人皆各自代表了國學近代化下的儒家平等、道家平等、佛家平等觀之觀念類型。並在描繪出三人平等觀的特殊性後,更進一步地勾勒出三人平等觀的普遍性意義,即僅追求政界平等而不論家界秩序,呈現出一種有別於五四時期激進式三綱平等訴求的漸進式平等觀念形態,本文認為漸進式平等即是晚清平等觀念最為特殊之展演。 在本文研究貢獻上,則是對以往學者大都認為西方觀念一入中國,就立即挑戰了三綱,而呈現出三綱同時瓦解的主張進行商榷。本文認為以往學者忽略了晚清時期有一批知識分子,他們戮力於緩解家界倫常的平等革命而不贊成家界平等,這一行動群體的存在是前輩學者較為忽略的部份。因此本文透過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等三人,勾勒出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中僅追求政界革命而反對家界革命一派的主張,並動態刻劃這個群體與主張三綱平等的無政府主義者之對詰過程,豐富清末民初歷史研究的厚度,即為本文之研究貢獻。 而在康有為以儒學本土資源完成啟蒙平等觀的建構、嚴復從道學出發建構救亡平等觀,以及章太炎從佛學會通革命平等觀的行動過程中,也標示了一個晚清階段國學再造的特殊意義,即: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意圖透過會通傳統本土資源與西方觀念,以追求啟蒙、救亡、革命目的下,也順勢促成了中國傳統國學的近代化發展。而中國近代平等觀念中所呈現出的國學近代化色彩僅為一個面向,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乃是透過對於整個傳統國學觀念系統內涵的轉置,來強化國學與西方文明之間的對話能力,並完成國學從傳統邁入現代的再造歷程。故將來可從「國學近代化」的角度出發,觀察各種本土觀念如何透過與西學會通,完成中國近代思想觀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過程,藉此更整全地掌握中國近代思想轉型之樣態,此即本文具有借鑑性之理論意義與推廣前景所在。

Page generated in 0.02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