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尋找一座城─市民書寫中的台北形象劉中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2 |
臺北市城市形象與行銷之研究-策略分析觀點 / The study of city marketing and city image in Taipei:the view of SWOT孟憲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代科技的快速演進與發展,使「全球化」的概念遂而產生。全球化使得城市彼此之間的資源競爭不再侷限於國家內部,而必須與國際間的城市互為比較。各國城市開始逐步建立各項策略性行銷計畫,以振興經濟榮景或促進城市再發展,藉由城市的特色與資源,定位出該地區的意象與特質,以此吸引國際市場的目光,近年來「城市行銷」變成世界各地政府積極經營的課題之一。我國臺北市蘊藏了豐富的歷史、古蹟文化,並發展了多項科技、人文建設計畫,逐步賦予臺北市多樣化的面貌與生命力。而全球化下的都市競爭日漸發酵,若希望從數以萬計的城市當中脫穎而出,則需要建構出符合城市特色與形象的行銷發展策略。
本研究主要係以策略分析的方式了解臺北市在城市行銷分面的SWOT及其城市形象,透過文獻、次級資料檢索國內外地方行銷、城市行銷與城市形象等相關專書著作、研究報告與論文等資料,針對研究主題予以歸納整理,再以立意抽樣的方式取得訪談樣本,以便訪談能夠針對本研究提供特定訊息的對象。結合兩種研究方法所得的論述結果予以歸結出SWOT以及因應方針,釐清臺北市從事城市行銷過程中可供作為突圍的對應策略,也透過資料整理出臺北市物質與思想兩層面的城市形象要素:現代與再生、多元與精緻。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近年來亟欲爭取多項國際型活動的舉辦,如:2009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以及未來即將登場的2011世界設計大會,以及其他林林總總推行、舉辦各項行銷臺北市的行銷計畫與活動,然而卻仍缺乏一致的行銷主軸與核心,未能妥善結合甚為可惜。臺北市政府有關單位可以審慎思考臺北市所具有的優勢與長處,配合臺北市所呈現的城市形象將行銷臺北市的相關活動聚焦於此,方能建構出獨樹一格的定位,提升臺北市於國際上的競爭力與能見度。
|
3 |
大型活動建立城市形象之行銷探討-以高雄世運會為例 / Reshape Metropolitan Image through Mega Events Marketing –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Games 2009 in Kaohsiung張恩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化下的城市競爭越趨激烈,舉辦大型活動(mega event)行銷城市的策略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之一,一般認為大型活動能為城市在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公共建設、觀光旅遊等方面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過去;城市舉辦大型活動原為國與國或地區之間的商貿交流為主,爾後演變為因應城市發展特色的大型活動產生,1960年代前;運動賽事的舉辦是為了展示國力,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透過完善的體育活動結合商業模式下,帶動經濟繁榮提升城市競爭力,遂成為許多國家爭辦大型運動賽事的原因之一。
國內外相關大型活動的研究多偏於經濟與產業之分析,本研究以行銷角度切入,運用Kotler學者所提出城市行銷的四大構面分別為;基礎建設行銷、形象行銷、吸引力行銷、民眾行銷,來發掘城市行銷元素的組合,進而透過行銷工具的使用來拓展城市的能見度與形象的呈現,有效的吸引外來的觀光遊客與投資等,並提供本地居民良好的生活(含居住、教育與娛樂等)與就業(工作)環境,啟發居民對本區的榮譽心與凝聚力。
城市行銷的目的在於改變一個城市給予人的形象,因此一個城市可以透過硬體建設、文化塑造、利用既有自然資源等方式去改變形象,重新建立一種可以為城市帶來進步的新形象,其過程也並非短時間可完成。城市行銷的目標在於人,在於改變人對於一個城市的定位與形象,因此城市行銷策略必須以人為中心出發,同時結合城市空間及建設的載體去傳遞城市的形象;當城市在舉辦大型活動時,回歸到城市資源能力的整合與核心價值來檢驗其行銷要素的焦點,從中發掘城市行銷的定位,進而有助於規劃城市品牌的長期經營策略。
本篇論文以2009高雄世運的舉辦來建立高雄城市形象為例,並運用「大型活動的策略架構」結合Kotler「城市行銷」理論,評析以大型活動作為行銷城市最有利的事件方案,以短期具有時效性的活動來行銷高雄的城市特色。
|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