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代統治階層社會變動毛漢光, MAO, HAN-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唐承魏晉南北朝楊隋之後,門第勢力仍然巨大,然大唐立國建基,又有一番前朝沒有
的新氣象,在融合與蛻變的過程中表現得多姿多彩,以研究社會變動為樞紐,最能發
掘出這一時代政治社會的特性。以上前輩學者在這方面的貢獻以及其尚未圓滿解決的
問題,激發了進一步研究的動機。(一)、唐代的社會架構如何?有沒有變動?在這
個架構中統治階層社會成分為何?(二)、居於架構底層的人物─寒素是否宥機會進
入統治階層?其機會有多少?各階級身分變動的情況如何?(三)、士族小姓在唐代
政治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族姓的興衰為何?(四)、各類人物透過那些途徑進
入統治階層?科舉、用蔭、薦辟等方式對變動有多少程度助力?(五)、影響統治階
層社會變動的因素為何?其影響的程度為何?現存的第一手資料如墓誌搨本、新舊唐
書等皆偏於政治社會的上層人物的記載,故以統治階層為研究的範圍。本文各章節希
望能力系統地解答有關唐代統治階層社會變動的問題。
為研究動態變化的軌跡,以及社會變動的趨向,必須將整個唐代分為若天段落,以便
利於比較研究。本文分期以「代」(Generation)為單位,每代通常是以二十五年至三
十年計,但研究中國歷史的問題,需配合皇帝的更替與政局的變化,因為每個皇帝的
繼位與政局的變動,常常引起內外大臣的更易,而影響統治階層的升降,故略微依據
朝代中皇位的轉移點及政局的變化點,要比硬性規定以一定的年限斷代(Generation)
較合於實際。從比較觀察的立場而言,本文又希望分期後的每期都大致能自成單元,
或在某事件上有若干特色。本文依這些原則將二百八十九年的唐廟(公元618-906A
.D) 劃分為十一期。即:
第一期。公元618-649 A.D.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共三十二年。
第二期。公元650-683 A.D.高宗永徽六年、顯慶五年、龍朔三年、麟德二年、乾封
二年,總章二年、咸享四年,上元二年、儀鳳三年、調露一年、永隆一年、開輝一年
、永淐一年、弘道一年。共三十四年。
第三期。西元684-709 A.D.唐中宗嗣聖、睿宗文明、武太后光宅共一年。垂拱四年
,永昌一年。武周天授二年,如意一年,長壽一年,延載一年,天冊萬歲、萬歲登封
共一年,萬歲通天一年,神功一年、聖曆二年、久視一年,大足半年、長安四年。唐
中宗神龍二年,景龍三年。共二十六年。
第四期。公元710-732 A.D.睿宗景雲二年,太極一年。玄宗開元一至二十年。共二
十三年。
第五期。公元734-755 A.D.玄宗開元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天寶十四載。共二十二
年。
第六期。公元756-779 A.D.肅宗至德二年,乾元二年,上元二年,寶應一年。代宗
廣德二年,永泰一年,大曆十四年。共二十四。
第七期。公元780-805 A.D.德宗建中四年,興元一年,貞元二十一年。共二十六年
。
第八期。公元806-820 A.D.順宗永貞半年。憲宗永和十五年。穆宗長慶四年。敬宗
寶曆二年。共二十一年。
第九期。公元827-846 A.D.文宗太和九年,開成五年。武宗會昌六年。共二十年。
第十期。公元847-873 A.D.宣宗大中十三年。 懿宗咸通十四年。共二十七年。
第十一期。公元874-906 A.D.僖宗乾符六年,廣明一年,中和四四年,光啟三年,
文德一年。昭宗龍紀一年,大順二年,景福二年,乾寧四年,光化三年,天復三年,
天祐二年。共三十二年。 /
|
Page generated in 0.02 seconds